重理論更重實操講案例勤互動
寧津:安全培訓接地氣求實效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張志寧通訊員周佳營)“今年8月,縣應急管理局執法同志到我公司執法檢查,發現車間電機設備未安裝靜電防護罩。我們立即根據要求整改,大家一起看看整改后的情況。”10月18日,寧津縣重點監管機械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培訓班開班。在交流環節,該縣經濟開發區一企業負責人將公司前段時間消防設備隱患整改情況與大家分享。他還未落座,其他幾位企業負責人又站起身來,與大家一起剖析自己企業發生的安全事故,希望同行們引以為戒,達到“一企有隱患,百企受警示”的效果。
“課程設置緊湊,講課方式靈活”“理論聯系實際,警示效果好”“培訓注重互動,搭建起學習交流的平臺”……培訓結束后,參訓人員一致表示“很解渴”。
機械加工是寧津縣優勢主導產業之一,全縣從事相關行業的企業達100余家,雖然是經濟支柱,且解決了大量的人口就業問題,但毋庸置疑的是該行業領域安全隱患較多。
“安全多操‘一份心’,發展多得‘十分利’。我們要以安全教育為抓手,創新方式方法,通過實打實的培訓,讓企業負責人樹立樹牢安全生產紅線意識,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寧津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周清強說。
為提升培訓質效,寧津縣將鄉鎮街道分為不同片區,按照“小班額”的方式,精準制定培訓計劃,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就國務院安委會“十五條硬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八抓20項”內容、行業監管特點難點、安全生產大檢查專項行動如何落實等進行精準培訓。在此基礎上,一改以往“老師上面講,學員下面聽”的教學模式,集中授課時設置互動研討、以案說法、有獎競答等環節,在安全專家提出案例、企業負責人分享企業做法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并群策群力幫助解答監管困惑,變“老師教”為“大家談”,確保互啟發、齊分享、共學習。
“精準滴灌”,更在于分類的精準。針對培訓對象是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管理員,培訓更多地采用互動教學方式,讓學員當課堂的主人,通過面對面交流發現新東西、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針對參訓人員文化程度不同等問題,培訓更多地解析真實案例,鼓勵大家現身說法,以執法檢查過程中不規范的案例圖片為例,讓同行舉一反三查看自己企業是否存在類似問題,并通過安全專家通俗易懂的語言,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培訓結束,安全專家還布置“課后作業”,要求企業負責人嚴格對照安全生產大檢查專項行動責任清單,自查問題隱患,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