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經過調解員的幫助,我們之間的矛盾全部化解了,真是太感謝了。”近日,慶云縣常家鎮東板營村村民李建業給鎮級“一站式”矛調中心工作人員打來感謝電話。
據了解,李建業的住宅前是一家收鐵廠,每日加工廢鐵,他家院子里鐵屑飛揚。李建業為此找到收鐵廠,但企業怕影響收入,拒絕了李建業少加工廢鐵的請求,雙方多次協調未果,就找到了常家鎮“一站式”矛調中心。
本著平等自愿的原則,調解人員向當事人講道理、解難題,將雙方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為保障雙方的利益,在了解整個情況后,我們提出了加高廠內圍欄,從而避免鐵屑亂飛的建議,雙方聽后都非常滿意。”慶云縣常家鎮矛盾調解人員李振彬說。
今年以來,為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慶云縣常家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專業調解員為主,整合“12345”熱線人員、派出所民警、網格員、法律明白人等有效資源,全面打造“一站式”矛調中心。同時,健全完善“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實將小矛盾小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慶云縣常家鎮“一站式”矛調中心化解矛盾糾紛共35件,其中鄰舍糾紛15件、婚姻家庭糾紛6件,成功率達98.8%。“我們突出化解效果導向,不僅要一次性把事了結,更要實現群眾從‘矛盾’到‘和睦’的有效轉變。”慶云縣常家鎮黨委副書記、武裝部長董建澤說,針對不同的矛盾糾紛特點,常家鎮及時與不同部門聯動合作,對矛盾糾紛進行分析研判,不僅做到了“事結”,更做到了“心結”。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祺媛 通訊員 張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