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市試點“互聯網+助殘”新模式
助殘智慧化 服務“零距離”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胥愛珍 通訊員 宇文 澤陽)“振合叔,您坐好,我給您拍張照片上傳到幫辦代辦平臺,輪椅申請就完成了。等輪椅到了鎮上,我再給您送過來。”5月9日,在樂陵市丁塢鎮張生村村民張振合家里,網格員、村殘協專職委員韋園園正幫助殘疾人張振合申請輔助器具,張振合連聲道謝。
55歲的張振合已患腦血栓12年,因左側身體行動不便,韋園園便成了他家的“常客”,張振合需要辦理的殘疾人事項,都由她代辦。“咱有線上平臺,很多事辦起來也很方便。”韋園園說。
韋園園所說的平臺,是丁塢鎮今年3月剛在“丁塢運營”App上線的“殘疾人保障”模塊。該模塊設置了殘疾人證件辦理、殘疾人輔助器具申請等13項幫辦代辦事項,由網格員協助殘疾人提出申請后,逐級推送至村黨組織書記、鎮管區書記、鎮殘聯專職干事、分管副鎮長審核受理,全鏈條閉環運行,待辦事項實時提示通知,有效縮短了受理時限,實現群眾訴求馬上辦、立即辦,辦理進度、結果一目了然。
“丁塢鎮共有76個自然村,共有殘疾人1280人,目前,殘疾人保障模塊服務實現了全覆蓋。”丁塢鎮殘聯專職干事王永星說。
現在,農村的殘疾人多是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智慧助殘平臺如何發揮作用?在丁塢鎮,網格員在解決這一問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丁塢鎮總值班指揮中心,王永星向記者展示了丁塢鎮構建的助殘服務網:每個自然村都被劃分為若干個網格,每個網格覆蓋四五十戶人家。這些網格都由固定的網格員負責,對網格內使用智能手機有困難的殘疾人,網格員會上門幫辦;對出行不便的殘疾人,網格員會將殘疾人證、輔助器具等物品送到家中。
“謝謝園園給我送來的這根拐杖,我現在能從輪椅上站起來慢慢走一走了。”離張振合家不遠,65歲的張子強正坐著電動輪椅在屋后乘涼,看到韋園園走來,熱情地向她打招呼。“不客氣啊子強叔,拐杖還好用嗎?”“好用!好用!”說著,張子強拄著一把嶄新的四角拐,撐著身子站了起來,他說:“總坐著也很累,站起來鍛煉鍛煉,心情也好了。”
除幫助殘疾人幫辦代辦事項外,丁塢鎮還根據不同殘疾人的傷殘等級,規定了7天、10天的走訪頻率,對重度殘疾人加大走訪,走訪情況及時上傳至平臺。僅4月份,網格員就完成了入戶走訪、幫辦事項200余次。
“丁塢鎮上線的這個‘殘疾人保障’模塊,是我市探索實施‘智慧殘聯’的試點,運行成熟后,將逐步在其他鄉鎮推廣。”樂陵市殘聯副理事長林慧超說,近年來,樂陵市著力提升殘疾人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水平,聚焦資源共享、信息暢通、服務便捷等內容,探索推進“智慧殘聯”建設。通過與鄉鎮街道工作大局融合,深耕“五級架構”組織體系,聚焦殘疾人全維度、全鏈條需求服務,運用“互聯網+助殘”服務理念,為殘疾人提供全程網辦、全鏈條透明受理服務,實現服務更便捷、更高效、更全面、更精準,真正打通了助殘工作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