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德州時,大申莊村民積極支援攻城部隊;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們抓住機遇成功轉型城市社區(qū)——
村民變市民 收入節(jié)節(jié)高
□本報記者 張明昭 本報通訊員 趙春陽 李馨梅
大申莊村位于天衢新區(qū)晶華大道南端,減河西岸,臨近京福高速公路,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如今,大申莊人已搬入新村,住進了漂亮的樓房,過上了富足安樂的生活。
建村600年,一姓分兩莊
在遠古時代,德州一帶稱為“有鬲之氏國”,居住著夷族,后羿是夷族的部落首領。相傳“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就發(fā)生在這一區(qū)域。
后羿死后,人們把他葬到了出生村落的西面,并堆起高大墳塋供人祭奠。由于后羿敢于射日、射殺精怪,保護了部落安全,人們認為這種事只有神才能做到,于是尊稱后羿為“大神”,把他出生的村落命名為“大神莊”。
時間來到明朝,經歷了靖難之役,大申莊這個地方人口凋敝,一申姓男子攜家眷來此地居住,并建立村莊取名“申家莊”。后來,申姓人家分出一部分人在距申家莊以北1.5公里的地方墾荒種地,也建村“申家莊”。人們?yōu)榱藚^(qū)分這兩個“申家莊”,將前者稱為“大申莊”,后者稱為“小申莊”。由此算來,大申莊村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
支前保障工作任勞任怨
新中國成立前,大申莊占地1760余畝,可用耕地1400余畝,主要分布在減河西岸,少部分在減河東岸。其中,1250余畝耕地被居住在德州城的趙家、閆家、馬家三戶地主占有,村民以租種地主家的土地為生,日子過得艱難。
解放戰(zhàn)爭期間,村民雖然生活艱難,但依舊節(jié)衣縮食,積極籌糧捐款,支援攻城部隊。1946年解放德州時,我軍為全殲守城敵軍,阻止國民黨軍隊從城南逃竄,攻城部隊派出一支步兵連,來到大申莊駐防。為配合攻城部隊作戰(zhàn),大申莊村民自愿組織擔架隊救護傷員,為前線部隊運送槍支彈藥、站崗放哨,騰出最好的房屋安置傷病員,為部隊官兵拆洗被褥、縫補軍衣、做軍鞋,組織文藝隊開展慰問活動。
1947年2月,大申莊村民馬慶祿、馬玉行、馬慶榮、吳永祥、王德勝、孫士奎等6人組成擔架隊,赴章丘、張店、濰縣作戰(zhàn)前線參加傷員搶救工作。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他們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不分晝夜搶救傷員。由于前線醫(yī)院少、傷員多,他們奉命抬著傷員轉移到樂陵的后方醫(yī)院。為不耽誤傷員治療,他們—天行走50多公里,兩腳都磨起血泡,沒有一人叫苦。把傷員從前線護送到后方醫(yī)院,再將后方物資運送到前線,他們來來回回不知走了多少趟、吃了多少苦,時間長達半年,一直堅持到章丘、張店、濰縣解放。由于出色完成了支前任務,他們受到了前線作戰(zhàn)部隊首長的表彰。
八成村民就近就業(yè)
1998年隨著德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啟動建設,波司登羽絨服、德百澳德樂時代廣場等企業(yè)相繼落戶,大申莊村迎來發(fā)展機遇。該村順利完成由農村向城市的轉型,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新型社區(qū),集體經濟逐年壯大,村民收入年年增長,一系列富民、惠民工程讓村民生活有了大幅提高。
2006年5月,大申莊村進行了自建村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舊村改造建設。2007年1月,296戶村民告別了低矮平房,搬進新村樓房。提到那次上樓,村民馬慶忠深有感觸:“當年我小孫女剛滿5歲,我每天都領著她到工地看蓋樓房,親眼看著樓房一層層長高,心里特別高興。”
村民上樓后,村“兩委”在村南規(guī)劃建設了占地44畝的“大申莊工業(yè)園”,引進德州金盾玻璃有限公司、長河豪門集團、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等知名企業(yè)落戶。一部分村民選擇到工業(yè)園企業(yè)就業(yè),另一部分村民在德百物流城購置了商鋪選擇自主創(chuàng)業(yè),兩項措施實現(xiàn)八成村民就近就業(yè)。
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讓村民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更多保障,村里先后在小區(qū)南面建設了7000多平方米的三層沿街商業(yè)樓用于開發(fā)美食一條街,如今已經初具規(guī)模;在小區(qū)東面建成1萬多平方米的商貿樓和住宅樓,現(xiàn)在商鋪已經全部出租完畢,每年租金收入420多萬元,產權歸村集體。目前,該村固定資產超2億元,不動產收益完全能滿足村集體的各種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