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統籌各方資源,推進文化社區建設——
文化賦能 延伸社區“幸福半徑”
糖城社區開展重陽節文藝活動
□本報記者 馬樂 本報通訊員 龐占英
“社區文化服務圈將居民的文化生活、體育健身等需求串聯起來。從家步行到活動室只需5分鐘,既鍛煉了身體又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還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到文化社區建設,10月15日,家住禹城市棲庭水岸小區的馬國慶給出了好評。
今年以來,禹城市聚焦社區實際和群眾需求,統籌整合各方資源,推出“1+ 14+N”文化社區建設模式,以文聚力、以文惠民、以文促和,構建“15分鐘社區文化服務圈”,激活文化服務“一池春水”,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陣地為先提供文化建設強支撐
10月13日,星期天,禹城市市中街道新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格外熱鬧。非遺文化活動室里圍坐著10多名小學生,在剪紙老師王芳的指導下,聚精會神地制作剪紙作品。同一時間,老年大學的教室里墨香撲鼻,書法班的學員平心靜氣、執筆臨摹;體育活動區的乒乓球臺早已被捉對比拼的居民占滿,吸引了不少球友觀戰。
“新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面積達1800平方米,共分4層,我們以‘老幼攜手幸福新湖’為特色文化品牌,規劃設置了‘四區四堂’,即紅色教育區、沙盤體驗區、幼兒娛樂區、‘童新’課堂區,‘幸福居墨堂’‘幸福國學堂’‘幸福巧手堂’‘幸福少學堂’,最大程度滿足居民文化娛樂需求。”社區黨委副書記孟旭介紹。
陣地搭臺,文化唱戲。禹城市從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造入手,“一站一特色,一站一品牌”,進一步豐富設施場地供給,高標準打造了集文明講堂、文化體驗、文藝活動等于一體的城市社區文化服務綜合體20余處。在不斷擴展提升室內文化陣地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文化社區陣地向街道、公園等人群密集處延伸,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內涵,打造了100余處文化墻和1000余個宣傳欄,構建起“室內+戶外”多點位文化服務空間,打造“15分鐘社區文化服務圈”。“文化社區建設過程中,我們組織14個城市社區互比互評,通過相互學習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禹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境軒說。
活動為本探索文化建設新突破
剛剛過去的重陽節,很多社區組織了豐富的文藝活動。
令市中街道鬲津社區居民尉可順印象深刻的是,節日當天,社區工作人員帶著專業攝影師來到他的家中,為他和老伴兒王秀英免費拍攝了婚紗照。“我今年83歲,老伴兒81歲,結婚幾十年一直沒有補拍一張像樣的婚紗照。感謝社區圓了我們的夢。”尉可順特意將放大沖洗的照片放在了客廳最顯眼的位置。
糖城社區舉辦了一場以“禹愛同行孝暖重陽”為主題的文藝匯演,吸引了50余名老年人前來參與,展現了新時代老年人的精神風采。
社區搭舞臺,群眾唱主角。以特色活動吸引居民參與文化社區建設是禹城市在實踐中摸索出的秘訣。如今,禹城市各個社區充分利用轄區資源,常態化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通過外引內培的形式,對外積極發動機關、學校、醫院、社會團體等參與社區結對共建,發揮他們的資源優勢,開展文藝、醫療、教育、科普等各類公益活動;對內通過社區工作人員尋訪、公開招募、專業培訓等方式,挖掘培育文化能人、文藝骨干,成立專業隊伍,讓居民從臺下走到臺上,成為社區文化服務的主角。
今年以來,禹城市共開展手工編織、公益市集、文藝匯演等各類文化活動1600余場次,15萬余人次受益。
服務為要繪好文化建設新圖景
10月11日晚,糖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國學讀書會按時舉行。近20名居民圍坐在一起,閱讀討論《大學》《中庸》中的部分章節。社區居民魏悅是讀書會的忠實粉絲,活動場場不落。她說:“我很喜歡閱讀,在家門口就能參加讀書會,還有專業的老師指導,何樂而不為?”
糖城社區還瞄準禹城市社會組織孵化基地設在家門口這一有利條件,將前期孵化培育的“靜圓父母成長俱樂部”等多個社會公益組織利用起來,常態化開展特色活動。“目前針對全民閱讀、親子關系改善等共形成活動品牌5個,固定參與人數突破500人。”社區黨委副書記王敏敏說。
寓文于治,以文促治。在文化社區建設過程中,禹城市堅持以文化賦能城市社區建設,豐富治理手段,增強社區凝聚力。引導群眾走出個人“小家庭”,融入社區“大家庭”,精準對接需求,廣集治理智慧,打造特色項目,讓文化社區建設各美其美。為增強留守婦女群體的就業技能,十里望回族鎮禹澤社區打造“情暖半邊天”筑夢婦女服務項目,開設育嬰師、收納師、養老護理員等技能培訓;發揮居民盧傳順的專長,打造“盧老師矛盾調解室”,無償為居民提供心理咨詢、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的服務。
禹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李君升說:“今后,將持續推進文化社區建設進展不斷加速、層級不斷躍升,把家門口最精彩的‘好戲’送給群眾,不斷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用心用情描繪出‘文化有力、自治有序’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