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踏勘現場
工作人員為群眾詳細介紹業務流程
辦事流程可視化
縣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
□文/圖本報記者鐘偉李曉楠本報通訊員孫姝怡
今年以來,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注重改革引領和數字賦能雙輪驅動,統籌線上和線下,構建起制度完善、機制健全、監督有力、運轉高效的行政審批服務執法監督體系,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發展。
“我們希望行政審批服務能讓企業和群眾的辦事體驗像網絡購物一樣方便快捷,讓政府為民為企服務像人工智能一樣精準高效。”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京杰坦言,為此,他們牢固樹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以法治思維引領工作、以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以法治制度倒逼改革,持續夯實全縣最大便民服務平臺的法治基礎,聚力打造標準化、規范化、法治化審批服務部門。
創新機制 一張“思維導圖”管全程
“為提升大家的業務水平,規范日常工作行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執法人員行為規范》相關內容。”9月6日,齊河縣表白寺鎮行政審批服務站全體工作人員參加了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日常培訓。
“我們服務站今年5月份成立,為了盡快熟悉業務,了解行政審批服務相關制度、管理辦法,我們按照局里繪制的‘思維導圖’,每周組織全體工作人員前來參加局里的學習培訓。”表白寺鎮行政審批服務站負責人王寧介紹。
王寧口中的“思維導圖”是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為構建行政審批服務執法監督體系所整理出各類工作制度、管理辦法、行業規范等政策文件的集合。今年年初,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按照“保留適應的、修訂欠缺的、新增空白的”原則,開展相關制度、文件的梳理和分析。按照執法質量監督、人員管理、過程管控、結果公示、檔案管理、保障措施、責任追究等七大類,歸納總結出40余項監督管理類政策文件,并根據行政審批執法前、中、后的時間關系繪制出一張“思維導圖”。
“為什么我們要推出‘思維導圖’,這是堅持問題導向和法治思維的結果。確實,我們通過‘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系列改革舉措,在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從整體看,業務不協同、系統不互通、數據不共享、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其根源是線上線下改革不同步、業務部門與數據管理部門權責協調關系不順暢、線上與線下流程和業務的協同程度有待提高、線上服務一網通辦訴求與條塊管理體制不匹配等問題。”劉京杰一針見血地表示,這就需要通過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推行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一體化協同管理。
“根據以往的經驗,在行政審批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因監管不力、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一所帶來的問題。為此,經局黨組研究決定,要建立行政審批服務執法監督體系,我們也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篩選、制定了46項政策法規、管理辦法等,梳理繪制成‘思維導圖’。”齊河縣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宋玉香介紹,目前,行政審批服務執法監督體系已全面運行,組織專人定期開展監督檢查、業務指導,有效避免了審批時間過長、審批標準不一、缺乏公平與透明等問題,成效顯著。
立足法治思維,該局還推出了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政策法規庫,對審批事項涉及的法律法規進行了系統性的歸納整理,并按照建設項目、社會事務、市場準入三個領域238項審批事項進行分類和關聯,涉及法律法規850余項。他們還對所有行政審批事項涉及的審批依據、申請條件、申請材料、審批時限等要素進行了全面梳理,制定統一的服務指南、辦理手冊,確保整個行政審批過程標準統一、有法可依,杜絕出現任何突破法律底線的違法行政現象。
數據賦能 19項業務“遠程踏勘”不見面
“現在請您翻轉一下攝像頭,將生熟食案板放置鏡頭前……”近日,齊河縣安頭鄉某餐飲店老板王旭鋒,在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完成了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遠程踏勘。
“之前聽說開飯店踏勘流程復雜,幾個工作日也辦不下來,現在網上一次性提交材料,‘開個視頻’半小時就能完成現場勘驗。審查通過后,證件還幫你免費郵寄到家。”王旭鋒說。
為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依托“縣鎮同權”綜合改革,在審批服務實現全縣域覆蓋的基礎上,針對高頻行政許可事項全面推行“遠程踏勘”服務。遠程踏勘具備強大的定位功能,并且全程錄音錄像,這不僅保證了踏勘過程的真實性,也為審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同時,在審批標準方面,通過標準化梳理審批要點,充分擠壓了審批核查的自由裁量空間,讓審批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審批全走線上,全流程可追溯;群眾辦事不見面,廉潔風險降低;數據自動推送,企業不添負擔。”劉京杰說,“遠程踏勘一方面解決了群眾辦理業務等待時間長、流程復雜的不便,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申請人對現場勘驗標準把握不準,造成現場反復整改甚至推倒重來的情況,有效提升了審批效率。”以一家餐飲企業為例,老板張女士在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時體驗了遠程踏勘的便利。以往現場踏勘需1—3個工作日,受工作人員日程和交通影響還可能延誤。但在遠程踏勘模式下,工作人員對餐廳環境、布局、衛生設施等進行查看,同時仔細檢查廚房操作區、餐具清洗消毒區、食品儲存區等關鍵部位,整個過程僅30分鐘。
“以前現場踏勘需工作人員手動留存勘驗現場圖像資料,現在‘遠程踏勘’后臺對踏勘全程進行錄音錄像,省時省力還能確保內容統一、標準一致,進一步提升審批服務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潘店鎮行政審批服務站工作人員劉兆偉介紹。
報表數據化、數據共享化、填報智能化、機制常態化,數字化技術為企業減負、治理賦能的成效正在逐步釋放。與此同時,數字化改革催生了一批數字應用,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的核心業務集成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權力行使軌跡全程記錄,監督有了數據基礎。該局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支點,明確辦事各個環節數據職責,筑實“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數據底座,倒逼各部門和條塊之間加強協同配合,破解關鍵掣肘和體制機制障礙。
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還依托“小齊幫辦團”與微信“千人幫辦群”開展線上幫辦指導,提供批前輔導服務。針對踏勘標準、現場布局等問題,工作人員即時通過視頻交流、幫辦填報、上傳資料等形式,與企業群眾進行網上“面對面”實時溝通交流。同時,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以餐飲服務的標準現場案例為“樣板”,進行實地取景,整理現場布局、設施設備、制度材料等參考樣圖,將線下實景還原到線上,使企業群眾在裝修經營場所前能夠準確、直觀了解踏勘標準,降低企業重復裝修產生的經營成本。今年以來,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通過“遠程踏勘”辦理業務346件,群眾滿意度達100%。
全量回訪 審批服務全鏈條閉環
服務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在提升政務服務質量的道路上,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不斷探索,創新推出“全量回訪”這一舉措。
縣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每天都迎來送往著眾多的辦事群眾。每項業務辦理結束后,都會立即開展“全量回訪”工作。無論是個人辦理的簡單證照業務,還是企業涉及的復雜審批項目,無一例外都被納入回訪的范疇。
9月11日,個體工商戶李先生在辦理營業執照變更手續后,接到了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的回訪電話。工作人員仔細詢問了他在辦理過程中對窗口工作人員服務態度的感受、業務辦理的效率是否符合預期,以及對整個辦理流程是否有改進的建議等方面的問題。在回答“一切都十分滿意”后,李先生感慨地說:“沒想到政府部門這么重視我們的體驗,真貼心。”
“這一回訪機制在監督服務質量方面發揮了強大的作用,既能提升工作人員服務水平,又能強化和群眾的聯系。”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大廳管理股股長張天暉介紹,在服務態度方面,通過與辦事群眾的直接溝通,能夠確保工作人員始終保持熱情、耐心、友好的服務態度,對于那些在服務中表現出色的工作人員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存在不足的及時進行批評教育與培訓。在辦事效率上,“全量回訪”能精準地找出流程中的“堵點”。例如,一家企業在辦理建設項目審批時反饋某個環節審批時間過長,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迅速展開調查,發現是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流轉不暢所致,于是立即優化流程,縮短了審批時間。
如今,“全量回訪”成為收集意見建議的重要途徑。在回訪過程中,群眾和企業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接到反饋后,立即按照群眾的意見建議進行落實,從業務受理、辦理到回訪反饋,再到根據反饋進行整改優化,審批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
不僅如此,“全量回訪”還成為廉潔自律的一道“防火墻”。通過回訪,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有效杜絕了可能存在的吃拿卡要等不良行為。自開展“全量回訪”以來,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未收到一起關于工作人員廉潔問題的投訴,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務服務環境。
“這項創新措施極大地提升了政務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縮短了政府與群眾、企業之間的距離。在政務服務的大舞臺上,齊河運用‘全量回訪’這一工具,細致勾勒出一幅群眾滿意、企業認可的服務圖景。”許多接受回訪的群眾這樣評價。
為更好地提高行政審批效能、規范行政審批行為,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落實專門股室和人員,采取定期巡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運用電子監察系統、政務服務“好差評”等對窗口工作人員以及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工作狀態、服務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做到常態監督全天候、全領域,不留盲區、不留死角。同時,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對“窗口腐敗”問題“強震懾”“零容忍”,通過在大廳設立營商環境監督舉報電話、舉報郵箱等,暢通企業群眾問題反饋渠道。
“展望未來,我們將深化數智化工具的應用,以科技賦能審批業務管理,確保行政審批服務執法監督體系的有效實施。希望通過精準施策和創新服務,確保企業和群眾在辦理業務時能夠有滿意的體驗。”劉京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