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了一個夏天的校園,隨著新學期的開啟又熱鬧了起來。
清晨的讀書聲、課間的歡笑聲、操場上的吶喊聲、課堂上的討論聲……充滿生機的校園,凝結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常常走進大、中、小學校,與同學們談夢想、聊學習、話健康、說志向,激勵大家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旁騖求知問學。”10年前,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鼓勵廣大青少年,“要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這句經典詞作,寫于近百年前。那是1925年的秋天,青年毛澤東在途經長沙時,回憶起湖南一師的同學少年。湖南一師,前身是創辦于南宋年間的城南書院,因承續千載文脈而厚重,更因近代以來培養出一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名師大家而聞名。
△2024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考察。
今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湖南考察的首站,來到這里。回憶那段崢嶸歲月,總書記感慨地說,在我們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當時一批愛國者就覺得中國要強大就要辦教育。“學校的辦學宗旨,既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又要引導學生立志報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學校是立德樹人的地方。樹什么人?這很重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學生回信。“希望同學們樹立遠大志向,珍惜美好時光,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爭做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之江小學原本是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的一所山區小學,校舍老舊,孩子們上學經常要走很遠的山路。2004年,學校在浙江省對口幫扶下實施遷建,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為學校培土奠基。學校被命名為之江小學,以銘記浙江的援建之情。
△之江小學校園
校舍從半山腰遷到山腳,孩子們上學不再難;老舊的危房變成了樓房;建食堂、配備直飲水機,孩子們吃上了健康營養的熱飯菜;師資力量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來到這里,很多都是大學生……今年“五一”前,之江小學五年級一班全體同學給總書記寫信,匯報學習生活情況,表達感恩之情和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決心。
愛國與成才、小德與大德,是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處理好的重要課題。
2014年5月,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總書記闡明其間的關系:“少年兒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樣為社會做很多事,但可以從小做起,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對祖國熱愛嗎?對集體熱愛嗎?學習努力嗎?對同學們關心嗎?對老師尊敬嗎?在家孝敬父母嗎?在社會上遵守社會公德嗎?對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嗎?對壞人壞事有義憤感嗎?這樣多想一想,就會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積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會越來越多了。”
“新時代中國兒童應該是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新、敢奮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兒童。”去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在北京育英學校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中國兒童”畫像,并希望同學們立志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讀書,不負家長期望,不負黨和人民期待。
立志報國的赤誠,洋溢在一座座校園里。
在青海西寧,一群來自果洛州的孩子們,求學于上海援建的果洛西寧民族中學。
△2024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西寧果洛西寧民族中學高一(1)班觀摩“新時代、新家鄉”主題思政課時,同學生親切交流。
今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時,高一(1)班的孩子正在上思政課,主題是“新時代、新家鄉”。
習近平總書記慈祥地看著同學們,親切地說:“從牧區來到這里,生活習慣會有一些改變,但你們的人生會有更多的機會。”溫暖有力的話語,撥動孩子們的心弦。
“要把孩子們培養好,這有深遠的意義。”臨別時,總書記對師生們說,“要珍惜這樣的好條件。要立志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努力為自己贏得人生出彩的機會。”
牧區姑娘尼東拉毛記下了習爺爺的叮囑。2023年9月,她第一次走出家鄉果洛州班瑪縣,坐汽車輾轉9個多小時,來到這所中學。幾個月后,品學兼優的她又第一次坐飛機遠赴上海研學。黃浦江畔、燈火璀璨,她立下人生志向——將來到艱苦地區去當一名語文老師,把無限精彩的世界講給更多人聽。
△果洛西寧民族中學學生尼東拉毛在主題思政課上展示表現現代化家鄉的作品。
當代青少年,生逢盛世,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的篳路藍縷;復興偉業,道阻且長,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接續奮斗、繼往開來。
正如幾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一師對同學們的勉勵:“現在,世界又處于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當代青年學子正當其時。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有責任共同把教育辦好、把學生培養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培養一批批棟梁之材。”
△近日,各地高校陸續迎來開學季,2024級新生們開啟嶄新的大學生活。這是8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2024級本科新生報到。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報國是最忠貞、最堅定的行動。
不久前閉幕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完善立德樹人機制,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
新修訂的《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科書,從校園生活切入,圖文并茂地教剛入學的小學生如何禮貌待人、與同伴玩耍,以及升國旗、唱國歌這些儀式蘊含的知識與意義,從小就給孩子們埋下愛國的種子。
今年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為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供堅實法治保障,激發全體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
新的學期,新的起點。
“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會有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崇高。你們心中總要懷有一個遠大的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你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寄語,激勵廣大青少年刻苦學習,樹立理想,砥礪品格,增長本領,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