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 寇江澤 吳君
晨光熹微,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庫區漢江上游鄖陽段,清漂船緩緩行駛。漢江清漂隊隊長肖安山緊盯水面,將遇到的漂浮物打撈上船?!拔覀冋谇謇頉_到庫區的漂浮物?!毙ぐ采秸f,以前他在庫區從事捕魚和采砂工作,現在則成了一名環保志愿者。
伴隨著許多人從采砂工變身環保志愿者,丹江口庫區環境持續向好,折射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持續探索統籌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不斷取得新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我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p>
“我們喝著庫區的水長大,都想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守好家鄉的水。”肖安山回憶,前些年,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對砂石需求量大,一些人以采砂為生,但對庫區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
2019年,當地清理“三無”采砂船舶,規范采砂行為。鄖陽區水利和湖泊局相關負責人王維昌說,鄖陽區編制一系列規劃,砂石采運實現“身份證”式監管,采砂更加科學。此外,為了守好水,十堰市有300多支志愿護水隊,注冊的志愿者達85萬人。
不只是十堰市。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接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調整優化產業、能源、運輸、用地結構……2023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細顆粒物)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占比約六成。
深入推進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護治理,深入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越來越多河流湖泊再現水清岸綠。2023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達89.4%,較2012年提升27.8個百分點,長江干流連續4年、黃河干流連續2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堅持預防為主、風險管控、水土共治,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全國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45%以上,人民群眾更安心。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p>
晶瑩剔透,形如桃花,丹江口庫區近日又一次發現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要求嚴苛,多次在庫區現身,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的佐證。
丹江口庫區生態環境的改善,離不開十堰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據介紹,全市67%的區域劃入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紅線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紅線區,不斷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和支溝分片包干治理體系,2489條大小河流配齊“管家”。
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各地區各部門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創造性提出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我國將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脆弱以及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截至目前,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
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構建,我國正式設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國家公園,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我國在“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統籌實施52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累計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面積超過1億畝。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是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肖安山介紹,漂浮物每裝滿一船,就要運到集中處理站,由專門的垃圾清運車運走。今年8月,清漂隊迎來第三艘清漂船。“新的清漂船采用自動化運行模式,配備高效的垃圾收集和處理系統,減少了對環境的二次污染。”肖安山說,當地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實現庫區清理上來的垃圾快速處理。
守護一庫碧水,改變著十堰的生產生活方式。目前,十堰市已關閉轉產規模以上企業560家,淘汰水泥、鋼鐵、紙漿等產能300多萬噸,拒批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大項目100多個。同時,培育綠色低碳產業,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智能化轉型,全市已建、在建或儲備的新型電池項目總投資超500億元。
良好生態環境源源不斷地釋放綠色紅利。水質變好后,許多飲料企業來十堰丹江口市投資建廠。2023年,丹江口市水經濟產值達140億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截至2024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16.53億千瓦,占總裝機的53.8%;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2023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碳排放強度較2012年分別下降超過26%、35%……綠色發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我們將建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