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縣晏城街道李官社區
大黃鄉大張村,一個位于齊河縣最北首的偏遠村。外人進去,看到光潔如新的街道,兩側成行的白蠟樹及齊整的垃圾桶,無不為這個村的干凈豎大拇指——這僅是齊河縣廣大農村現狀的一個縮影。而這一切,得益于近年來齊河縣大力開展的鄉村文明行動。
“6塊錢的主意”換來環境大變樣
提起大張村的村容整潔,村支書張德華自豪地說:“這得益于當初‘6塊錢的主意’。 ”
那是2008年,大張村剛剛完成村莊街道規劃,可是由于缺乏衛生管理,新街道迅速變成了“柴禾堆”“牛羊圈”“攤糞場”。 2009年,村兩委通過討論決定栽樹“攆”垃圾改善環境。即由村集體按每棵6元價格購買白蠟樹,沿街道兩側栽植;在誰房前屋后就由誰管理;待樹苗成材出售后,按照集體、農戶三七分成。
利益驅動,村民“上心”,樹苗存活率高達97%。 2013年春,首批白蠟成材售出360棵,單價380元,共收入13.6萬元。負責管護的村民共獲得分紅9.5萬余元。村里因勢而動,利用集體分紅購買了新樹苗,選聘了保潔員,安置了垃圾箱,每天將垃圾清掃、收集,然后進縣城垃圾處理廠統一處理。該村因此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示范村”。
大張村的變化,是全縣城鄉環衛一體化的“觸角”。齊河縣連續3年把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列入為民所辦“十件實事”,縣、鄉、村三級每15戶村民設置一個垃圾桶,每50戶村民設一名保潔員,每8000—10000人配備一輛垃圾收集車,對生活垃圾實行封閉式收集。建立環衛中轉站,村里收集來的生活垃圾統一壓縮,最后集中運到縣生活垃圾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編制了一張“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城鄉環衛網。
此外,齊河縣組建了5個鄉村文明行動督導組,每周對各鄉鎮環境整治情況進行督導并打分排名;每季度對全縣15個鎮街(開發區)城鄉環衛一體化情況進行群眾滿意度電話調查,調查結果在電視、報紙上進行通報。
衛生設施更齊全了,隊伍更完備了,機制更健全了。目前,全縣建成9處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站,配備36輛垃圾清運車,總投資1000多萬元。各鄉鎮全部組建了環衛所,設立了專項資金。有874個村居配置垃圾桶8845個,三輪收集車1821輛,保潔員2031人,全縣垃圾集中處理覆蓋率達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