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4月,武城縣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長41.4%,增幅列全市第二,地稅收入保持47.1%的高速增長。武城縣以工業立縣為目標、以財源建設為重點,連續兩年地方財政收入增幅位居全市前列,成為全市財源建設的一大亮點。
大產業:“上下左右”凸顯聚集效應
“只有培植大產業、做強大企業,才能扭住經濟快速發展的牛鼻子。 ”武城縣委書記王立來認為。
認清優勢,聚點為線,合線為鏈,織鏈為面,把同一產業的企業聚集起來、增強核心競爭力,是武城縣經濟發展的成功之路。在做大做強汽車零部件、玻璃鋼及新材料、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上,武城縣一是著力發展 “上下經濟”,即延伸上下游產品路徑、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拉長產業鏈條;二是發展“左右經濟”,即以輻射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大企業為“產業源”,內引外聯,縱抓產業鏈條延伸,橫抓產業組群集聚。
在“上下經濟”的引領下,棉花產業實現了大升級。該縣扶持企業配套建設了棉花購銷加工、棉紡、印染、制衣等配套項目。目前,全縣棉紡織企業發展到300多家,擁有紗錠200多萬枚。
在“左右經濟”的促動下,該縣確定了古貝春、玲瓏輪胎、水星三大立縣企業和20家骨干企業、27家成長型企業,大力推進 “創業手牽手,幫扶一加一”活動,確保今年至少有1家企業納稅實現過億元,新增5家企業納稅過千萬元。
大招商:構建主導產業“筋脈”
“武城是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投資這里是公司深思熟慮的結果。”山東玲瓏集團董事長王鋒談到總投資108億元的玲瓏輪胎項目為何落戶武城時這樣說。
玲瓏輪胎項目的落戶,不僅能培育產業龍頭、做大武城的“財政蛋糕”,相關的產業鏈條也得以延伸和升級。水星、龍祥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針對玲瓏輪胎的配件需求,及時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項目的落戶,不僅讓汽車零部件產業看到商機,物流、包裝、餐飲等行業也找到了機遇,使物流配送、電子信息、服務外包、餐飲等現代服務業體系漸趨完善。除玲瓏輪胎項目外,投資50億元的古貝春 “一城一園一基地”項目、投資22億元的中央空調產業園、投資6.7億元的地源熱泵生產基地、投資3.2億元的科萊中央空調主機生產項目等紛紛落戶。
該縣在招商過程中,摒棄“挖到籃里就是菜”的觀念,精挑細選能有效對接當地產業集群的項目。去年以來,引進億元以上項目80余個,其中八成是傳統優勢產業的關聯項目,投資額300多億元。
同時,該縣利用在外業務員眾多的優勢,深入實施人才回歸、資金回流、創業回鄉工程,目前已有40多名在外企業家準備回鄉創業,總投資可突破100億元。
大服務:打造跨越趕超“武城速度”
武城縣縣長王勝強表示,今年要確保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以上,力爭達到35%,確保實現“三年翻一番、五年翻兩番”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不能僅僅停留在拼政策、拼資源的層面上,只有在優化發展環境上做文章,以優良的環境吸引項目,努力營造有利于發展的環境沃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王勝強說。
該縣積極開展以“嚴肅態度、嚴正公開、嚴明紀律、嚴密監督、嚴格考核、嚴厲問責,治理政務環境、治理檢查環境、治理道路環境、治理企業周邊環境,實現企業、群眾、服務對象三滿意”為主要內容的“六嚴四治三滿意”活動,確立了鎮街工作看增量、看發展、看財政收入;農村工作看穩定、看增收、看兩區同建;部門工作看服務、看爭取支持、看在全市的名次變化;企業看增資擴股、看科技創新、看財政貢獻;重點工作看速度、看變化、看成效;黨員干部看精神面貌、看解放思想、看工作成績的“三看”標準。
同時,大力實施百項重點項目攻堅工程,全縣所有審批事項全部進入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讓項目審批效率最大化,創造了“審批項目最少、程序最簡、辦理最快、費用最低、服務最優”的“武城速度”。
今年1至4月,武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49.3億元,同比增長30.3%;民營經濟營業收入達 165.6億元,同比增長23.6%。
□本報特約記者 王召華 本報通訊員 王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