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鴻興源食品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張佳,從廣州帶回華南理工大學研發的產品“新秘笈”。該公司憑借城外“借腦”城內“長個”,走出了一條集開發、研制、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新路子,從原來的小作坊成長為資產總額4.8億元、國內調味品的龍頭企業。
招才搶占“智”高點
公司創辦之初,食用調味品的研制都是靠王德坤一手包辦,不過,“從古老調味料材到鴻興源系列調味品,靠的是傳承,更是創新。 ”王德坤深諳創新之于企業成長的個中好處,不惜花重金聘請人才,跑遍了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地知名高校進行招募。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碩士生張佳是鴻興源2010年吸收的一名研發人才,在鴻興源,像張佳這樣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的高學歷人才已越來越多,公司現有的45名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全部都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他們為鴻興源研發出數十種新產品,帶來上億元經濟效益,已成為企業技術研發上的骨干力量。
“借腦”打響保“味”戰
在鴻興源,如何將古老的調味品調出新味道,成為企業研發的永恒課題,企業內部研發人才往往因為攻克一個技術難關忙得焦頭爛額;而在千里之外的廣州,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趙謀明、崔春,早在幾年前就已在這方面獲得過多項發明專利。為打響這場曠日持久的保“味”戰,從2006年開始,鴻興源打破空間隔閡,橫跨大半個中國,向城外“借腦”。
公司投資4億元專門建立了研發大樓,攜手華南理工大學,于今年1月份組建起山東省生物酶解調味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一邊引進華南理工大學的科研成果進行消化吸收、改造創新后投入生產應用,一邊與華南理工大學所進行技術對接共同開發新產品,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讓擱置在高校“抽屜”里的研究成果產業化,最大程度地發揮了科技成果的經濟效益。中心建成后已實現8項科技成果轉化,累計實現新增產值超過1億元以上,提交申請相關發明專利8項以上,引進和培養科技人才20人,打造出一條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綠色通道”。
“雙核”成就“小巨人”
有了人才和科技這一雙核引擎,鴻興源順利駛入了成長“快車道”,繼2011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后,企業已不滿足于與家樂福、大潤發、沃爾瑪等超市的業務往來,經過大量的市場調研,潛心勾勒出“千城萬店”的宏偉藍圖,并迅速付諸實施。2011年3月21日,位于我市商城批發市場內的國內首家“鴻興源調味食品專賣店”開張營業,“鴻興源”戰略擴張的序幕由此拉開,目前企業已成功舉辦了46屆財富招商會,專賣店已遍布300多個城市,年銷售收入突破2個億。□ 記者 高汝寶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