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繁華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著一個衣衫襤褸、頭發斑白、雙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樣伸手向過路行人乞討,而是在身旁立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我什么也看不見!街上過往行人很多,那些穿著華麗的紳士、貴婦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們,看了木牌上的字都無動于衷,有的還淡淡一笑,便姍姍而去了。
??? 這天中午,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經過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問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給你錢嗎? ”“唉! ”老人滿面愁容,嘆息著回答:“我什么也沒有得到。 ”
??? 讓·彼浩勒聽了,掏出一些錢,沉吟了一下,把木牌悄悄翻過來,拿起筆寫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幾個字,就匆匆離開了。
??? 晚上,讓·彼浩勒又經過這里,詢問老人下午的收入情況,老人笑著對詩人說:“先生,不知為什么,下午給錢的人多極了! ”
??? “春天到了,可是……”這富有詩意的語言,產生了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濃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藍天白云,綠樹紅花,那教堂尖頂的鶯飛燕舞,那塞納河畔嬉戲的孩子,怎能不叫人陶醉呢?但這良辰美景,對于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只是一片漆黑。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當人們想到這個盲老人連這個萬紫千紅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對他產生同情之心呢? (馮云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