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周末,又來到大禹公園。
??? 公園的正門坐北朝南,牌坊式,藍架紅頂,被四根暗紅的圓柱支撐,頂部呈品字形排列。門樓東南、西南方向各有一個角亭,角亭北面各連一道淡灰的矮墻,仿佛門樓的兩只手臂,熱情歡迎前來的客人。
??? 從門樓東面進入。門后是公園的廣場。不遠處,成排的垂柳仿佛綠色屏風,屏風中間有個園標,紅紅的,鐵質,高達十幾米,是一個篆體的“禹”字。 “禹”字南面,自北向南,白色石條一字型平鋪,介紹著大禹生平及本市發展概要。
??? 門樓東西各有一道矮墻,連著角亭,一直延伸到園內,折向東、西,構成兩道書法碑廊,石碑上的“禹”字,分別出自漢、唐、隋、宋、金、元、明、清和當代書法大家。廣場西部,九個東西走向的石砌長池,代表著大禹治理過的九條大河,九池的最西邊相互連通,象征著大禹最終疏通九浚,在禹城導河入海,功成名就。
??? 廣場東面也有一排高大的垂柳,綠綠的樹冠,美觀而飄逸,仿佛美麗少女的靚發,充滿著青春活力。垂柳后,隱著一個小亭,紅柱金頂,在湖面上靜靜婷立著。
??? 我們沿一條筆直的棧橋走向小亭,憑欄四望,只見湖北岸、湖南岸略稱弧形,宛如兩個巨掌拱衛著小亭。往東看,湖面平展開闊。稍遠處,一條九曲棧橋,長龍臥波般,連接東西兩岸,長龍的頭部是個四角涼亭,紅柱金頂。
??? 從小亭上退下來,沿湖邊往東走。湖的正南方有個圓形平臺,站在那里凝神觀望:左前方是剛剛去過的小亭,右前方,九曲棧橋在湖中蜿蜒,橋東端那個四方涼亭,仿佛巨龍的頭部,呈東南西北方向,在水中昂立著,與湖西那個小亭,仿佛一對母子,遙相呼應,整個湖面因此變得祥和、生動。
??? 走近湖東的四角涼亭中,坐在欄桿上仰望,亭頂雕梁畫棟,色彩艷麗,散發著濃郁的傳統文化韻味。踏著“龍身”西行,橋南橋北是開闊的水面,橋面由人造大理石鋪就,欄桿為方形木條,黃中帶紅。來到棧橋中間扶欄北望,稍遠處,湖岸變窄,兩岸相對,橢圓形湖岸上長滿蔥郁的垂柳,柳下是幾段白色欄桿,遠遠看去,東西兩岸仿佛泊在湖面上的兩艘彩輪,在默默對話,又似兩扇開啟的大門。兩扇“門”的北面,湖面陸續開闊,湖北岸幾座白色樓前也是一道綠柳屏風,屏風前又是一個小亭和一段棧橋,吸引著游客前去探尋。
??? 沿湖邊北行,很快來到小亭旁。紅紅的亭子,由八根紅柱支起,為雙頂連體型,被一曲一直兩座小橋左右護衛著。亭子西南是個較大的平臺,半圓型,平臺中心東西排列著兩口古井,井臺淡綠色,高約半米,兩井相距僅一步之遙。井南水邊,方碑上刻了幾行紅字:“一步之遙兩口井,相傳原是龍眼睛,禹王神針降蒼龍,甘苦兩泉傳美名。 ”
??? 亭西是個單孔小橋,橋身和欄桿均由石料砌成,橋面成弓形,每邊各有四個臺階。走過小橋,我們沿湖西行,再南行,不知不覺間,我們來到一個圓形廣場上。廣場中間由鵝卵石鋪就,是一圈圈的摩足健身道。廣場西北角停放著一輛坦克和一門加農炮,頗有警示意味——今日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應當格外珍惜。
??? 穿過一段柳蔭道,我們來到高高的、紅色園標的背后,抬眼仰望,鐵皮鑄成的“禹”字,拔地而起,直沖云霄,令人震撼,使人振奮。走過園標,穿過廣場,再走過南大門,往右一拐,便踏上了回家的路。
□陳德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