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余年如一日,對藝術孜孜以求,使他最終成為臺灣著名的山水水彩畫家;晚年,對故園的眷戀,使他頻出義舉:與同祖籍的老鄉一起,每年獎勵、救助故鄉30名高中生;為了讓家鄉文化事業更加繁榮,他與老伴兒又決定將畢生收藏的400余幅字畫全部捐獻給家鄉,并頻邀臺灣書畫界名人來家鄉交流書畫藝術。他就是禹城籍臺灣著名書畫家孫康,本報從今日起,將連續刊載孫康先生鮮為人知的故事,以饗讀者。
??? 孫康生于戰亂年代,卻自幼酷愛繪畫。1945年,為了躲避戰亂,當時的禹城中學遷址到濟南,16歲的孫康也隨之來到濟南讀書。當時,學校沒有專職美術老師,孫康只能憑著自己的興趣“鉆研”繪畫。每逢周末,他就帶著畫夾,跑到校外四里山下的郊區去寫生。一次寫生歸來的途中,他偶然在一個電線桿上發現一則招收書畫學員的小廣告,驚喜之余,欣然報了名,從此有了人生第一位專業教師。當時,報名的學生想學哪一門,就教哪一門的錢,不交錢不準學其他。孫康學的是人物畫,但他對其他畫種同樣感興趣。。于是就利用所有的學員同在一個房間授課的機會,當老師給其他人授課時,他就偷聽、偷看。學期期滿后,他不但人物畫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也將山水畫、漫畫等畫技也偷偷地學到手了。
??? 孫康的繪畫才能引起了教授國文的趙老師的注意。趙老師業余時間也喜歡繪畫,尤其擅長國畫,于是,孫康又跟著趙老師學起了國畫。當時,禹城中學高中部的趙繼昌同學創辦的壁報很有影響,他非常喜歡孫康的畫,就向他約了20多幅畫稿,展覽到壁報。這20多幅畫,一下子占去了半個墻面,而且各種畫都有,孫康的名字立即引起學校的注意,學校對這位熱愛繪畫并頗有繪畫才能的學生關愛有加。但是,國不寧校豈能安?此后的幾年里,孫康跟著流亡的學生們輾轉全國12個省市,躲避戰亂,繼續求學。 1950年,他從尚未解放的海南去了臺灣。
??? 到臺灣后,已經20多歲的孫康沒有條件繼續求學,他憑著早期打下的繪畫基礎應聘到一家行政單位。單位辦有兩種雜志,他負責為雜志畫插圖。工作之余,他仍然堅持繪畫創作,并如愿考入臺北藝專美術科。從此,有了名師指點,他開始了系統的學習,畫技日益進步,最終成為臺灣著名的山水水彩畫家,相繼出版了《康莊瑣記》、《康莊紀事》、《孫康珍藏書畫集》等8本書,舉辦了36次個人畫展,先后應邀參加了60多個畫展,并與身為書法家的妻子馮定敏一起,舉辦了2次夫妻書畫聯展活動,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和名人收藏。
??? 孫先生對藝術的追求非一般畫家所能及。為了提高畫藝,擴大視野,他的游跡踏遍亞洲、歐洲和美洲屬1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論走到哪里,他都忘不了寫生。有時,為了獲得獨特的藝術觀賞角度,他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攀到懸崖絕壁上去寫生。所以,他的畫無論描繪農村、田野,還是山川、城市,都表現的那么肅穆、和諧,絲毫沒有雕飾的痕跡。
??? 孫康先生癡迷繪畫,他對同樣癡迷繪畫并且有繪畫天份的人有著惺惺相惜之心。孫康先生的家里珍藏著一幅《牡丹圖》,這幅畫的作者不是名家大師,也不是手繪的,而是臺灣雙臂殘疾的民間畫家張德維女士用腳畫出來的。在張女士舉行街頭義賣活動時,孫康先生碰巧看見,感動于張女士對藝術的執著,當場以3倍于義賣價格的價錢將這幅畫買下來。張女士激動地說:“我的畫根本不值這個價錢呀! ”,孫先生說:“你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仍然堅持作畫,你對藝術的追求實在令人敬佩。你的畫,價格要遠遠高于這個價值! ”后來,張女士又專門作了一幅畫,贈送給孫康先生,表達對他的知遇之恩。
??? 如今,孫康先生年歲已大,拿起畫筆經常會手抖,畫量被迫減少,但他依然將鑒賞畫作、傳授畫技當作樂趣。今年,在孫老提倡舉辦的禹城臺灣書畫藝術交流筆會上,孫康先生與我市青少年書畫愛好者聊得火熱。青年書畫家張力干脆請孫老坐到身旁,將自己創作后存儲在手機里的油畫作品,一幅幅向孫老請教,孫老也不厭其煩,一一指正。興起之時,更是把幾位小書畫愛好者拉到跟前,手把手地教他們畫畫。家鄉濃厚地文化氛圍讓孫老很激動,他說:“青少年代表著書畫藝術的未來,希望你們能把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12歲的孫維彥,是今年禹城市書畫大賽少年組一等獎得主。在現場,得到孫康夫人馮定敏稱贊后,他興奮地說:“我一定好好練字,等奶奶下次來的時候,我會寫得更漂亮。
□李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