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一輪紅色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給籠罩著茫茫迷霧的大地涂摸上了一層霞光,雖然是冬天,濃重的白霜蓋住了草叢、樹林、田間、原野,然而這紅彤彤的光亮終于驅散了朦朧的晨霧。
??? 斗轉星移,時光的指針,隨著門前那棵銀杏樹枝條上的最后一片枯黃的葉子飄落到地上,冬天的腳步就開始走進了我的身旁。今年冬天特別寒冷,小區院落里沒有了往日的孩童嬉戲,只有三三兩兩的老人漫步在寒風中。耐寒的青草,在幾次寒流中草尖泛著黃,訴說著別離的情誼。陽光遲遲地爬上前樓的歐式屋頂,斜照在客廳的玻璃窗上,只有到了午時才有些許暖意。
??? 冬天的陽光是和藹可親的,淡淡的,暖暖的,不帶一點暴戾、驕橫,宛若蘭花幽幽,飄散著淡雅芳香,將你的身體擁著,軟酥酥的。沒有比在冬天里曬太陽更愜意的事啦!特別是經歷過寒風呼嘯的洗禮,有那一抹陽光更是意義非凡了。我靜靜地坐在藤椅里,想著無邊的回憶。留戀著春日的煦暖,鵝黃嫩綠的草地,風擺楊柳的湖堤;留戀著夏日的熱烈,連綿翠綠的樹林,暴風驟雨后的蔚藍天空;留戀著秋日的午后燥熱,隨風起伏的金色麥浪,云淡風輕的高遠天空。
??? 似乎還可以想得更遠,小的時候,在鄉下老屋靠墻曬太陽的情形: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冬天,天氣比現在冷許多,老輩人抄著手三五成群,靠在向陽的老屋墻下或麥秸垛邊上談天說地,小孩子們難得老實一陣,在陽光下聽那充滿傳奇色彩的民間故事。鄉村最溫情最恬靜的時候,就是炊煙飄起的那一刻。當村莊上一縷炊煙升起,冬日又散發出它迷人的氣息,一輪殘陽掛在村頭的杜梨樹上,炊煙升起的地方就響起了一聲聲母親呼喚孩子的乳名的聲音。到了飯時兒,一群老小每人滿滿的一碗玉米粥,有的就著咸菜“呼哧呼哧”地吃,有的什么菜也沒有,也“呼哧呼哧”地吃,這時有的老人會說:“什么時候能天天吃上白面饃饃就好了。 ”那時候的幸福是很簡單的!
??? 而今,周末休息,一個人在家,守著一本《宋詞》,可讀也可不讀,可思也可不思……人到中年,覺得《宋詞》里的意境很符合我中年的心境。讀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讀辛棄疾“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有多少英雄遲暮,壯心不已的意境產生共鳴!不像青春年華里讀的 《唐詩》:“青青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也不像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全是因為心境的變化啊!如果到了老年,就適合讀《元曲》了:“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辯龍蛇。 ”
??? 昨夜睡得不好,午夜夢回,做了一首小令:《如夢令》“長夜漫漫難眠,回首往事如煙,試問天心月,卻是靜謐無言!記否?記否?事如春夢無痕”。感覺到宋詞真是博大精深,自己只是學了些皮毛,作詞不但要表達意境、注意語句的長短,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符合音律,平平仄仄,合轍押韻,才能朗朗上口。四周還安靜,一個人被陽光籠罩著,于是,心情也被太陽光照得亮堂亮堂的,陽臺上那些很普通的曇花、吊蘭似乎也顯得很有活力了。
??? 冬天這段溫暖的陽光不過2小時,到下午4時的時候,陽光漸漸暗了……冬天又恢復了冰冷的嘴臉。我想:在冬天,人才能體驗出寒冷與溫暖的巨大反差,這如同某些社會現實。只有人心暖著人心,百姓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 冬天,閑暇的時候,懶散的時候,就這么歪在躺椅上曬曬太陽,真的叫人感到幸福。
姜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