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安宣
郝義春,男,1991年1月生。現為宿安鄉團委書記、政研室主任,自2014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忘我的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受到廣大干群的一致好評。
擔當作為鑒初心,業績一流傳佳話。2015年底,郝義春任許寨管區辦事員,恰逢全國1‰人口普查工作,許寨村作為宿安鄉普查點,由于許寨村人口多,而且村民多在外經商,普查任務異常嚴峻;郝義春負責協助鄉統計站開展普查工作,他冒著數九寒冬的凜凜寒風,逐戶走訪,認真登記,考慮到群眾白天不在家,他常常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開展工作,白天則繪制普查圖譜,由于任務重、時間緊,有時一天他只能休息6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個月的努力,普查工作順利完成,他精心繪制的普查圖譜因規范、內容詳細被當作全縣普查工作的標準圖譜,更是全縣唯一一個一次性成功通過德州市統計局審查的圖譜,被授予“德州市全國1‰人口普查工作先進個人”。2016年夏,他又被抽調協助統計站開展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工作,身在管區的他并未因不是自身職責而推諉,而是認真對待,積極開展工作,全鄉45個村的信息采集表,他一人就錄入系統達15個村,并且獨自繪制了全鄉總圖、許寨管區區域圖、許寨管區7村區域圖,因為他的緣故,宿安鄉的普查工作進展迅速,在全縣名列前茅,他個人被授予“德州市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先進個人”。
助力扶貧表恒心,致富路上留美名。在任大孟村扶貧幫扶責任人期間,他積極關心貧困戶,了解貧困戶實際需求,當他了解到貧困戶家中有大學生時,主動聯系了在校學生,了解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提供給他們就業意見建議。
他經過多次走訪,了解到部分青年婦女不是不愿意外出打工補貼家用,而是為家庭所累,要照顧老人孩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許寨村周邊有家手工藝品廠,用工量比較大,且能夠外帶手工活;他果斷聯系廠家,為大孟村貧困戶家的留守婦女爭取就業機會,在他的幫助下,大孟村崔邦蘭、王紅燕2名貧困家庭婦女成功入職,每月增收500元左右。
70余歲的孫維英帶著40多歲的智障兒子在土坯房里生活了大半輩子,靠吃低保維持生計,家庭十分困難。郝義春看著比自己年齡還大的土坯房,他心里下了一個決定,“一定要讓老人住上安全住房”。他一面與城建、扶貧等部門對接,仔細了解危房改造相關政策,一面多次入戶與老人商議,起初老人不愿蓋新房,嫌麻煩,他與村干部就一遍遍地為老人做思想工作,最終說服了老人,現在母子倆搬入了新房子,靠著扶貧分紅,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
情牽群眾獻真心,大愛無私我先行。陶鳳英是邢仙龍村的一名空巢老人,也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60多歲的她常常看著孩子們以前的照片發呆,晚年生活十分孤單。為了幫助老人走出情緒低谷,郝義春不時去村里看望老人,幫她打掃衛生,修理小電器,聊聊天...漸漸地老人覺得自己還有人記得,還有人關心,逐漸走出了情緒低谷。9月的一天,郝義春在縣里參加完工作會議,已是上午11點鐘,原本他想“這幾天工作忙,也沒跟孩子交流,今天正好可以回家,陪孩子吃一頓午餐”,就在這時,卻接到了陶鳳英老人的電話,
我自己不會弄,你能家來一趟嗎?”,“我家里的電視不出人了,短短幾句話,徹底打消了他回家吃飯的念頭,他立即調轉車頭,從縣里往宿安趕,不到30分鐘就到了老人家里,幫助老人修理了電視,當老人要他在家里吃飯時,他卻說,“沒事,大娘,鄉里有工作餐”。
大楊村張志豪、大孟村熊夢瑤、周家村周德剛、南街村龐家琪...這一個個名字,時刻縈繞在他的心間,因為他們不單單是留守兒童,還是孤兒。2018年,他帶領20名志愿者幫助20余名留守兒童完成微心愿,他還積極聯合民政部門,開設“四點半”課堂,組織青年志愿者為留守兒童輔導課程,助力他們茁壯成長。他還是文明宣傳的先行者,經常志愿參加各類文明宣傳活動,努力讓鄉村變得更加美好。
調政研室工作以來,他文風嚴謹,不弄虛、不做假,任勞任怨,協助分管的宣傳工作多次受到縣級宣傳部門的表彰。2018年,他組織鄉里4名青年自排《魅力宿安》演講節目,記錄、傳遞宿安鄉美好變化,最終代表臨邑縣參加了團市委等5部門主辦的慶祝建黨97周年暨改革開放40周年青春詩會,讓新時代宿安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