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等救命錢 ?存款取不出?
家住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的崔女士一家,最近的境況可不太好,丈夫三年前患上了腎病,經歷幾次手術,雖然命保住了,可是生活不能治理,常年需要人照顧。最近幾天,崔女士準備把家里的8萬元的存款提出來,帶丈夫到濟南進行進一步復查治療,沒想到問題來了,想取錢,難啊!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的崔女士說,丈夫被檢查出腎病后,家人四處尋醫,前前后后,花了十幾萬,可是病情卻一直不見好轉。為了治病,她決定帶丈夫到濟南的大醫院進行詳細檢查。臨行前,崔女士準備把家里僅有的8萬元存款帶上,但是萬萬沒想到,這筆錢卻成了全家人的一塊心病。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崔女士:“就剩下這8萬了,取不出來了。”
崔女士提供的存單顯示,這8萬元共分為3張存單,最大的一筆6萬,另外的兩筆各1萬。存款人是崔女士的名字。崔女士說,丈夫得病三年,家里已經是債臺高筑,根本再也拿不出錢來了,這8萬元取不出錢,看病的計劃也就泡了湯。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崔女士:“現在,親戚之類的都借遍了。”
和崔女士的經歷相似,另一位村民尹先生一家,也面臨有錢取不出的情況。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尹先生:“我是6萬五,從年輕積攢下來的錢。”
尹先生家的情況也并不樂觀,老伴患有風濕多年,手腳都出現了變形,生活不能自理,而他自己也年老體衰,除了這筆存款,再也沒有余錢。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尹先生:“我現在就是這個情況,本身我也70歲了,干不動了。”
明明有存單,錢怎么就取不出來了呢?仔細查看崔女士和尹先生提供的存款單,生活幫幫辦卻發現,兩位村民存款的地方并不是銀行,而是一家叫做武城縣匯融合作社的機構。從存單上看,上面標記有戶名、身份證號、金額、年收益率等信息,和普通的存折差不多。既然村民們存錢有憑有據,為什么會取不出呢?在崔女士家鄰居,村民鄭先生的帶領下,生活幫幫辦找到了位于德州市武城縣的匯融合作社。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鄭先生:“就是這家單位,關門了。”
鄭先生也在這家叫做匯融的合作社存了三萬元錢。據他介紹,從上個月初開始,他就隔三差五往合作社跑,但看到的永遠是大門緊閉。想要取錢,根本找不到人。生活幫幫辦從合作社周邊的幾家商戶口中了解到,匯融合作社已經超過一個月沒有開門了。
吸納百萬存款 合作社跑路?
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就關門了呢?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村民們的生活還真是不容易,就像上兩個家庭,家里還都有病人,存下的錢,也都是救命錢,可是合作社卻一直關門,那村民們的錢該怎么辦呢?
崔女士和尹先生說,當初存錢時,他們并沒有到過匯融合作社,而是通過村里的一名信貸員辦理的。操作程序也很簡單,直接把錢交給信貸員,接著拿回了存款單。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崔女士愛人:“當初他就說存個利息高的。”
聽說生活幫幫辦來采訪,很多村民聞訊趕了過來。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我們存了12萬。”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我存了3萬多。”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關鍵是我們太信任他了,干了幾十年的信貸員。”
生活幫幫辦找來一張圓桌,村民們把自己家的存單放在上面。僅一會兒功夫,在場的村民,就提供了40多張存折。除了匯融,生活幫幫辦還發現了幾張名稱為旺農合作社的存單。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就是這點兒錢,我們問他,他說沒事。”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加起來得200多萬。”
村民們說,不管是旺農還是匯融,存在兩家合作社的錢,都是村里的信貸員代為辦理的。多位村民向生活幫幫辦證實,錢存到這兩家合作社他們是知情的,雖然大家知道這不是正規銀行,但一方面,信貸員是本村村民,大家信得過,另一方面,錢存在合作社的利息要比銀行高。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村民:“村民們啊,也都看著利息高點兒。”
為了核實村民們的說法,也為了了解合作社取款的問題,生活幫幫辦找到了合作社的信貸員徐先生。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合作社信貸員徐登義:“他就是有個宣傳材料,說是經過批準的。 ”
徐先生對存款一事并沒有否認。據他說,最早是去年年初,匯融合作社找到他,并請他擔任信貸員,按照萬分之十三的比例,支付給他報酬。最早的一筆的存款業務發生在去年一二月份。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合作社信貸員徐登義:“存錢他們來,取錢他們也給送來。”
這種良好的合作關系一直維持到今年下半年,具體什么時候取不出錢來,徐先生表示,他也不清楚。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合作社信貸員徐登義:“不知道什么時候就關門了。”
徐先生說,村民們的每一筆存款他都有帳,匯融和旺農兩家合作社共吸收了村民們240多萬存款。雖然他是信貸員,但同時也是受害者,他們家在合作社也存了近20萬。
掛羊頭賣狗肉 農業公司變“銀行”?
信貸員同時也是受害者,不過我們卻很納悶,村民們的存折上都加蓋著合作社的公章,看起來也非常正規,究竟這樣一家機構究是干什么的,沒有資格吸收大家的存款呢?村民們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生活幫幫辦看到,村民們手里的存款單上,加蓋的公章全名分別為“武城縣旺農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武城縣匯融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信貸員徐先生告訴生活幫幫辦,之前,他到兩家合作社辦理業務時,曾經看到過,里面懸掛有營業執照。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合作社信貸員徐登義:“里面有營業執照,就掛在墻上。”
他還說,和之前在銀行不同,每當村民們有存款、取款的業務時,只要他打一個電話,合作社都會上門辦理。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合作社信貸員徐登義:“上門辦理,很快,開車就過來。”
如果信貸員長時間沒有辦理業務,合作社還會派人到信貸員家里了解情況。
德州武城縣甲馬營鄉東堤口村合作社信貸員徐登義:“拿著點兒東西,過來找你。”
在徐先生看來,合作社對辦理存款非常重視。那么,這兩家機構究竟能不能開展存款業務,有沒有營業執照,審批的經營范圍又是什么呢?生活幫幫辦來到德州市武城縣工商局企業注冊局咨詢。工商系統顯示,匯融合作社的經營范圍為“糧棉種植”,而旺農合作社的經營范圍為“水果、蔬菜種植”,兩家合作社都沒有金融方面的業務許可。兩家合作社都成立于2012年,村民們的存款單上顯示,最早的一筆存款業務產生在2013年。既然沒有經營許可,為什么兩家合作社能堂而皇之的開展金融業務呢?
德州市武城縣工商局工作人員:“這個事,不歸工商局監管。”
工商局工作人員說,他們只是負責營業執照規定范圍內的監管,像這種吸收存款的業務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管轄范圍。生活幫幫辦了解到,發現合作社關門之后,村民們已經報警,隨后,我們也來到了德州市武城縣公安局了解情況。
德州市武城縣公安局民警:“發現非法吸收存款,我們已經立案調查了。”
作為農民合作社,就是為了方便農民種植、銷售而組建的一種合作組織,沒有銀監部門的批準,不能從事金融方面的業務。農民朋友們的錢還能不能拿回來?對于這件事,我們還將繼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