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二人民醫院乳腺一科主任袁超成功開展上千例微創旋切術,被同事和患者親切地稱為“袁一刀”——單個病灶切除不超2分鐘
袁超(右二)在查房
□本報記者 石少軍 李曉楠 本報通訊員 張月華
榮譽不能代表一切,但它卻是一個人價值的重要體現。德州市百佳醫師、德州市新長征突擊手、德州市優秀青年崗位能手,28歲成為主刀醫生,35歲成為乳腺一科主任,收到患者贈送的錦旗和感謝信不計其數……這些榮譽,都屬于袁超,市第二人民醫院乳腺一科主任。
不斷進步 精益求精
“一會兒有4臺手術等著我做,咱們回頭再聊。”9月20日上午,袁超與記者聊了大約半小時便走上手術臺。由于技術過硬,患者紛紛慕名而來,每天做四五臺手術已是他的工作常態。
2005年,23歲的袁超從濰坊醫學院畢業,來到市第二人民醫院工作,當時他給自己設定了這樣一個目標——成為最勤奮、進步最快的年輕醫生。他從傷口縫合的打結學起,走上自己的“進階”之路。
每天一閑下來,他就拿根細線系在桌子上練習打結,因為不熟練,手指多次被線割傷,經過幾周的反復練習,袁超一分鐘便能打結到50余個,速度和質量均堪稱完美。
在熟練掌握打結后,袁超又開始拿兩塊紗布練習“縫皮”。為了達到線間距、針間距同寬,他虛心向前輩們請教,每天起早貪黑練習,很快出類拔萃。
短短一年時間,袁超便成為主刀醫生的第一助手。在手術臺上,他用心留意每一個細節。每次配合醫生做完手術,袁超都會根據臺上觀摩及主刀醫生的講解,仔細研究手術記錄。達到一定的積累后,袁超主動要求書寫手術記錄來夯實自己的學習成果。 2010年,袁超“晉級”為主刀醫生。
率先開展多項先進診療技術
2013年,袁超被醫院派往天津市腫瘤醫院進修學習,學成歸來后將微創旋切術和輸液港植入術等國內先進技術引入德州。“原本需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手術,通過微創旋切術十幾分鐘就能做完。”袁超介紹。自2013年開展微創旋切術以來,他已成功做了上千例手術,單個病灶手術做到“一刀切”,時間不超2分鐘,他因此也有了“袁一刀”的美名。
乳腺癌的化療周期較長,短則幾個月,長達幾年。為了減輕患者痛苦,袁超引進了輸液港植入術。輸液港作為完全植入人體內的閉合輸液裝置,可在人體內放置近十年之久,安全有效且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他多方學習,率先在全市開展乳腺癌術后乳房再造術、乳腺癌術后一期假體植入術等多項先進技術。不僅如此,他還取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發表SCI論文1篇、北大核心期刊論文3篇。
除了本職工作外,袁超還十分關心農村百姓的乳腺健康問題,2014年開始組織醫生下鄉義診。短短的幾年時間,義診人數便達到2萬多人,僅去年他就在義診中發現了15名乳腺癌患者,因發現及時,患者均已康復出院。“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作為一名新時代醫務工作者,我將全力做好本職工作,為護佑德州百姓乳腺健康努力奮斗。 ”袁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