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評省級中醫藥臨床重點專科、成立市中醫肛腸醫學中心
北京專家(前排中)受邀到市肛腸醫院帶教手術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滕璐劉瀟本報通訊員李照起
12月15日對德州市肛腸醫院來說是個好日子:肛腸科獲評山東省中醫藥臨床重點專科。這背后彰顯了近年來醫院打造過硬技術、創新中西醫結合療法、輻射帶動區域肛腸疾病診療水平的過硬實力。
瞄準醫學前沿搭建高水平診療平臺
憑借強大的人才和技術實力,如今患上肛腸疾病,德州百姓首先想到的是到市肛腸醫院治療。
最近,30歲的王小利(化名)心情不錯,困擾他很長時間的肛瘺終于被治愈了。“一開始怕疼,后來又擔心術后肛門失禁,遲遲沒做手術。”經朋友推薦,他來到市肛腸醫院就診,副院長孫廣龍建議,采用國際先進技術LIFT(肛瘺括約肌保留技術)實施手術。術后,不僅治好了肛瘺,還不損傷肛門括約肌,整個手術非常成功。
“自北京市肛腸醫院開展LIFT技術研究項目后,醫院積極對接,并派出專業團隊進行學習和科研合作。同時,還開展了多種新型手術,如開環式微創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選擇性痔上黏膜吻合術、痔套扎術、注射術,并引進業內最先進的電子腸鏡等一系列先進設備,減輕患者痛苦。”孫廣龍說。
打造高水平診療平臺,技術和人才是關鍵。33歲的盧杰杰,2013年從濱州醫學院畢業后,來到市肛腸醫院工作,因個人能力突出,不僅參與了北京市肛腸醫院LIFT技術研究項目,還被派到上級醫院,學習混合痔PPH微創手術,“醫院重視人才的發展,給我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我將利用好這些機會,發揮自身所學。”盧杰杰說。
中西醫結合精心服務患者
長于普病,精于專病,還要善于疑難病——這是市肛腸醫院最基本的發展目標。為此,醫院一方面從現代診療技術中汲取養分,一方面回溯中醫治療傳統,堅持中西醫結合的“兩手抓”診療模式。
不久前,42歲的呂小亮(化名)因“肛門反復脫出腫物伴出血6年”來院就診。醫生詳細詢問病史,結合相關檢查,確定為“環狀混合痔、直腸黏膜松弛”。醫生給呂小亮制定了個體化治療方案,在無痛麻醉下行“痔上黏膜環形切除吻合術”,整個過程無明顯疼痛,并配合中藥局部熏洗、耳穴壓豆等中醫適宜技術,減輕了患者痛苦,縮短了住院時間。
2017年2月,醫院成立德州市肛腸病中醫研究所,分成便秘組、痔病組、炎性腸病組、肛瘺組等4個專業小組,從事臨床科研工作。目前,醫院擁有多種自制中藥制劑,同時開展多種中醫特色的護理技術,如耳穴壓豆、艾灸、穴位貼敷等。
“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不同的治療方案,爭取讓患者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始終秉承的一貫宗旨。”德州市肛腸醫院院長郭延昭說,我們將繼續加強學科建設,堅持走中西醫結合的路子,進一步拓展學科治療新思路,促進專業實力再上臺階。
輻射帶動促區域肛腸學科發展
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市肛腸醫院領導班子深知,給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僅靠提升自身業務能力是不夠的,應發揮自身優勢,帶動全市診療水平提升。
10月22日,在市肛腸醫院三樓會議室,一場由德州市中醫肛腸醫學中心舉辦的關于便秘治療的學術沙龍正在召開,各縣市區肛腸專業醫護人員參會。大屏幕上,北京市肛腸醫院副主任醫師田穎正在進行線上授課。隨后,市肛腸醫院多位專家就各自擅長領域,與參會人員進行了分享。
去年,德州市中醫肛腸醫學中心成立,中心設在市肛腸醫院,自此全市又多了一個肛腸專業多視角交流對話的重要平臺。該醫學中心定期舉辦學術交流會,邀請國家級、省級專家來講課,接收基層醫院大夫來這里學習先進技術理念,為全市肛腸醫學領域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
7月16日,市肛腸醫院手術室里,北京市肛腸醫院張俊美教授正在為患者實施手術,同時將手術的難點進行現場帶教。自2017年5月醫院成為北京市肛腸醫院醫聯體單位以來,北京專家定期來坐診、手術、帶教,并開展人才培養、遠程醫療、學術交流、技術援助,截至目前,已有100余人次專家前來坐診,救治患者500余人次。
此外,2018年,德州市肛腸醫院與省內其他三家市級肛腸專科醫療機構成立魯域肛腸醫院專科聯盟。專科聯盟以技術推廣、科研協作、學術交流等為協作紐帶,建立行之有效的業務指導與合作機制,定期召開學術會,提升肛腸類重大疾病和疑難雜癥的診治水平。
現如今,占地面積4萬余平方米、設計床位482張的德州市肛腸醫院新院區正在建設中,建成后將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診療服務。“一直以來,醫院秉承‘大專科、小綜合’的發展定位,通過專科建設,綜合實力逐步提升。”郭延昭表示,今后,全體肛腸人將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推動醫教研協同邁進,提升區域肛腸疾病診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