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馬淑然教授傳授浮針技術(資料圖)
新病房樓搬遷啟用,率先試點“中醫日間病房”,開展多種新技術新項目,8個科室獲批國家、省、市中醫重點專科,成立6個專病門診,承辦山東省泰山科技論壇……2月24日,德州市中醫院召開五屆三次職代會,醫院去年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立足于民醫療服務質量提檔
“新的大樓住院環境特別好,看這房間布置,有獨立衛生間、電視,住宿條件好了,住在這里心情好,病就好得快!”在市中醫院住院的李先生不禁感嘆道。去年5月,新病房樓搬遷啟用,寬敞明亮的病房,先進的病房一體化設施,住院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您好,請問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每天,在醫院志愿者服務站點,志愿者熱心為前來就診的患者,提供咨詢、預檢等服務。志愿者全程面帶微笑、耐心指引,遇到行動不便、病情緊急的患者,她們還會主動幫扶,親自送診。
“去年,醫院重新規劃門診綜合樓,優化科室布局,并啟用新病房樓,患者就醫滿意度明顯提升。”市中醫院院長楊京慧介紹,為方便群眾就醫,醫院積極推行電子健康卡,一卡在手就能完成全部就醫流程。以前有患者為掛專家號很早就來排隊,為方便就醫,醫院開通預約診療服務,線上預約時間段精確到20分鐘內,就診更便捷。
“看病貴”是老百姓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為發揮中醫治療優勢,更好地滿足參保人員的醫療需求,減輕患者負擔,去年1月,醫院作為全市首批“中醫日間病房”醫保結算試點醫療機構,24個中醫病種被納入醫保報銷,患者不用住院也能報銷。此外,內分泌科、骨傷科等6個中醫重點專科醫保報銷比例上浮,最高上浮12%,極大減輕了患者負擔。如今“找名中醫看病就去市中醫院”,已成為很多老百姓的選擇。
立足于業診療水平全面提升
去年,內分泌科獲批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康復醫學科、心血管科、脾胃病科、骨傷科、腦病科獲批山東省中醫藥臨床重點專科,康復醫學科、骨傷科獲批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成員單位等。目前醫院國家、省、市三級重點專科建設如火如荼,中西醫結合診療模式已成為優勢特色品牌。
不久前,一患者突發急性腦梗,腦病科副主任醫師李元民成功為其實施動脈取栓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隨后,醫護團隊進行床旁康復,讓患者盡早康復,避免后遺癥的出現。像這種采用中西醫結合方式救治患者的例子不在少數,而這種模式也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認可。
特色專科的建設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去年5月,醫院承辦山東省泰山科技論壇古針新用疼痛治療研討會,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馬淑然教授講座。會上7名醫院業務骨干拜馬淑然為師,學習浮針療法。此外,與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于娟教授達成合作,引進“四明穴”防治兒童青少年近視小兒推拿技術。
采取“送出去”的培訓方式讓年輕骨干醫生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去年累計派出200余人次參加市級以上學術會。此外,醫院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北京友誼醫院、東直門醫院等建立合作關系,專家定期來坐診、手術、帶教。在名院名醫的帶動下,一批批青年專家得以成長和進步,醫院診療水平持續提升。
立足于智中醫藥傳承提質
市中醫院每年都會舉辦高規格的“中醫藥文化盛宴”——市中醫藥文化節、市中醫藥膏方節。知名中醫藥專家坐診,市民爭相體驗中醫適宜技術,省、市名中醫藥專家在國醫大講堂為市民作健康講座。此外,醫院還開展中醫藥“五進”活動,中醫藥健康知識普及公益性講座等,讓中醫藥文化在市民心中扎根。
作為全市唯一一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市中醫院還承擔起了培養全市優秀中醫人才的重任,去年醫院中醫藥傳承工作亮點紛呈:在全市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基層人員千余人;秦俊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通過考核;王禹增省級傳承工作室順利通過驗收;舉行首屆規培學員師承拜師大會,完成首批14名中醫規培學員的招收工作;完成138名學員的德州市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利用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開展9期中醫藥適宜技術實操培訓班和2期理論培訓班,培訓基層中醫藥人才184人。“培養名醫旨在讓老百姓看好病,享受優質中醫診療服務,我們也將一如既往地為醫生的成長搭建更加廣闊的平臺,讓他們有能力更好地為百姓服務。”楊京慧說。
春來爭先開新局,不待揚鞭自奮蹄。“今年,醫院將在中醫特色專科建設、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聚焦發力,努力實現人民群眾‘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看上好中醫’的目標,踔厲打造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和中醫藥創新高地。”市中醫院黨委書記李衛東說。
□本報記者 滕璐 本報通訊員 劉校鋒 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