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頭痛、眩暈、口眼歪斜、突發意識不清需警惕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閻潤珍通訊員張瀟然侯進
“老伴患中風(又稱腦卒中)前兩天有點頭暈,以為是累的,沒想到第三天突然就昏迷不醒了,我趕緊撥打了120。德州市立醫院給開辟了綠色通道,多科室醫生參與搶救,終于撿回了一條命。”說起老伴曹女士的發病過程,劉先生至今心有余悸。
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中風新發病例數達200萬-250萬,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風。在5月25日世界預防中風日來臨之際,記者采訪了德州市立醫院卒中中心總監、神經內科主任李寶新,請他為市民普及預防中風的相關知識。
警惕發病前的“蛛絲馬跡”
“中風是由于大腦里的血管突發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腦缺血、缺氧所致的急性疾病。一般情況下,中風患者在發病前或發病時都會有一定的征兆。”李寶新說。
中風雖然發病比較急,但發病前也有蛛絲馬跡。劇烈頭痛、眩暈、口眼歪斜、一側肢體活動受限、說話困難、突發意識不清或嗜睡,這些都是中風的典型癥狀。在問診中,李寶新了解到,曹阿姨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多年,平時藥物控制得還不錯。發病前兩天,她總感覺頭暈暈的,以為是沒休息好,也沒在意,結果險些丟了生命。
“頭暈癥狀說明血壓出現了異常,好在發病后及時送醫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但是左側肢體癱瘓了。”李寶新說,由于腦中風的致殘率、致死率非常高,及時發現并送醫治療是關鍵。
治療需爭分奪秒
部分患者因就醫不及時,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致使癱瘓、認知功能障礙等,甚至無法挽回生命。
“為保障腦卒中患者獲得及時救治,市立醫院卒中中心優化了包括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急診科、影像科、檢驗科、ICU等在內的急診腦卒中的綠色救治通道,使卒中患者到院后的診治一路綠燈,做到檢查、確診、溶栓、取栓盡量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盡最大可能為卒中患者救治大腦。”李寶新說。
對于中風患者來說,若延誤了治療,對腦神經細胞的損害將會是不可逆的。根據目前醫學界研究成果顯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黃金治療時間為“4.5個小時”,也就是常說的溶栓治療“時間窗”。一旦發現有疑似腦卒中癥狀,應立即撥打120,在溶栓治療時間窗內到達醫院并得到積極治療。
預防“三字經”
有腦血管疾病,特別是“三高”人群要進行健康監測,在日常生活中,要嚴格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等,并控制好自身情緒。
首先,穩血壓。李寶新介紹,高血壓是中風的獨立可干預的最大危險因素。不穩定的血壓就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埋在體內,臨床上有無數因為擅自停用降壓藥而突發中風的病例,所以,高血壓一經確診就必須堅持服藥治療。
其次,調情緒。在誘發血壓波動的各種因素中,情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所以,要盡量保持樂觀情緒,減少煩惱,悲喜勿過。
再次,戒煙酒,科學飲食。無論是吸煙還是飲酒,都會引起血管狀態的應激改變,誘發心跳加快和血壓上升,加重動脈硬化,這些都是可能導致腦出血發生的危險因素。飲食要注意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內臟,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適量瘦肉、魚類、蛋品。
李寶新提醒,對于腦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尤其是40-60歲婦女,建議1-2年做一次腦血管方面檢查,有助降低中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