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醫院精準診斷、科學控糖——為患者治愈罕見“舞蹈癥”
□本報記者滕璐本報通訊員侯進
近日,德州市立醫院神經內科專家精準診斷并治療一例罕見病:非酮癥高血糖偏側舞蹈癥。而病癥背后的元兇,竟是多年未控制的高血糖。
9月中旬的一天,德城區王先生突然患上了一種“怪病”,不論吃飯、睡覺還是喝水,左側肢體都會不受控制地扭動,有時還會咂嘴,遠遠看上去像在跳舞。起初,他并沒太在意,幾天后,手舞足蹈的癥狀也沒減輕,讓他十分難受。后來,他來到德州市立醫院神經內科就診。入院后,醫生為王先生做了腦部CT,并未發現太大異常,僅是“右側豆狀核稍高密度樣改變”。但詢問病史時,神經內科副主任翟志剛發現,患者10年前就患上了糖尿病,但未堅持服用降糖藥。近幾年他不僅沒有正規監測血糖,還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這一系列的癥狀有可能由高血糖引發。經檢查,王先生血糖達到了每升30.5摩爾,遠超正常水平。
雖然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病例,但綜合CT結果,加上不自覺地“舞蹈”、血糖特別高兩點臨床癥狀,翟志剛懷疑王先生患上的是一種罕見病——非酮癥高血糖偏側舞蹈癥。當即,翟志剛用胰島素為患者降糖,緩解癥狀。為明確診斷,對王先生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結果證實了他的判斷。
非酮癥高血糖伴偏側舞蹈癥,又稱糖尿病紋狀體病,最早于1960年被報道,發病率小于十萬分之一。翟志剛介紹,這是一種少見的糖尿病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發病率高,其特點是非酮癥高血糖、肢體莫名“舞蹈”。
隨后,翟志剛使用調節神經的藥物為患者治療,內分泌科專家也前來會診,細化了降糖方案。幾天后,患者血糖降下來了,手舞足蹈的癥狀明顯減輕,血糖也得到控制,一周后癥狀完全消失,很快便痊愈出院。
“因非酮癥高血糖伴偏側舞蹈癥本身就少見,而且常伴有肢體的不自主運動,臨床上易被誤診為癲癇、多動癥、腦血管病等,從而延誤治療。”翟志剛提醒,若血糖依舊得不到控制,病癥仍有復發的可能,還有可能引發其他高血糖并發癥,因此遵醫囑合理控制血糖、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才是根本所在。
雖是首次接診非酮癥高血糖偏側舞蹈癥患者,但在以往的學術交流、病例討論中,德州市立醫院神經內科醫生見到過這樣的病例,了解到相應的治療方法。扎實的基本功、廣泛的知識儲備和耐心細致的問診過程為本次罕見疾病的精準診斷、及時治療打下了堅實基礎。
“神經內科不僅僅治療頭疼、頭暈,事實上,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現神經系統的癥狀。因此神經科醫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全科醫生,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市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李寶新表示,下一步,神經內科醫生將繼續積極參與各類學術活動,豐富經驗閱歷,同時督促臨床醫生不斷學習,儲備知識、技能,提升診療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