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粉紅絲帶月”——關注乳腺健康 傳遞“粉紅”力量
每年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又稱“粉紅絲帶月”。“粉紅絲帶”作為全球乳腺癌防治活動的公認標識,旨在將“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理念傳遞給萬千女性,呼吁大眾關注乳腺健康。
乳腺癌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女性惡性腫瘤,為使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乳腺癌的防治、診斷、藥物治療、飲食保健等,本報記者采訪了我市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同時采寫了抗癌明星戰勝病魔的故事,希望能給患者朋友以啟發和幫助。
預防 從調整飲食結構開始
□本報記者唐志梅本報通訊員季冬
作為“粉紅絲帶月”積極提倡的理念之一,及早預防是有一定的科學方法和依據的。德州市婦幼保健院乳腺科主任徐敏玲介紹,乳腺癌的常見預防包括三種:一是常規篩查,二是保持良好健康的作息,三是調整飲食結構。其中,調整飲食結構是一項行之有效,且容易被人忽視的預防方式。
“補充維生素D、補充EPA、DHA等歐米伽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減少紅肉攝取、戒酒或少飲酒、粗糧細糧搭配食用、多量攝入新鮮蔬菜和菌菇類食物、每天食用一定量的豆制品、補充少量堅果、不亂吃含有雌激素的藥物,以上都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預防乳腺癌的方法。”徐敏玲特別提醒,有些人為了緩解進入更年期后的不適癥狀,會選擇服用一些藥物,殊不知有些藥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雌激素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延長女性的“青春期”,但也會帶來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增生,甚至癌變。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服用相關藥物。
此外,徐敏玲還提醒廣大女性朋友,不應以“乳房是否疼痛”來判斷是否需要就診,她坦言,經常在門診接診抱有這種想法的患者。其實,乳房出現疼痛并非乳腺癌的特有癥狀,也可能是乳腺增生等乳房疾病。在臨床上,大部分乳腺癌發病早期出現的腫塊反倒不痛不癢,因此,徐敏玲建議女性朋友要積極預防乳腺癌,別因為不痛而掉以輕心。
發現 每月自查 定期篩查
□本報記者滕璐本報通訊員張月華
如今,女性患乳腺癌年輕化的趨勢日益明顯,需引起高度重視。乳腺癌有哪些高危因素?如何做到早期發現?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乳腺一科主任袁超。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五類,第一類是遺傳因素,直系親屬有乳腺癌病史者,尤其是親屬在絕經前患乳腺癌的,其患病風險比正常人要高;第二類是月經因素,月經初潮在12歲之前,絕經期在55歲以后,行經期比較長的人患癌的幾率高;第三類是生殖因素,未婚、未育或初產年齡大于35歲的女性;第四類是有乳腺結節或者是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女性比常人患癌的風險高;第五類與工作生活有關,工作、生活中壓力比較大、經常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會增加患癌風險。
很多人談癌色變,但通過規范治療,乳腺癌早期治愈率達到80%。袁超建議,可通過每月自查和定期篩查兩種方式進行,做到早期發現,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要注意。可以通過3種方式自查:站立時,一手抬高或放于腦后,另一手手指并攏,用指腹螺旋式檢查對側乳房,看看是否有異常;雙手叉腰對鏡觀察乳房的形態、位置、顏色是否正常,兩側乳房是否對稱,乳頭有無凹陷,皮膚有無褶皺、隆起等,腋下有無淋巴結腫大,之后將雙手高舉過頭再做一次;仰臥床上,手指放乳房上輕壓,從外向中心逐圈檢查乳房有無包塊,被查側手臂放于身側,最后用拇指和食指輕擠乳頭以觀察有無液體流出。
此外,20歲至40歲女性每年應做一次乳腺彩超檢查,40歲以上每年應做一次鉬靶和彩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就醫。
治療 全程管理十分關鍵
□本報記者唐志梅本報通訊員張月華
隨著醫療技術與科技進步,乳腺癌的致死率正在逐年下降。據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乳腺二科主任王寶玨介紹,目前我國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達83.2%,較10年前提高了7.3%,這一結果與乳腺癌患者接受全程管理密不可分。
乳腺癌治療的全程管理,即從長期、系統性的角度看待乳腺癌治療,它建立在乳腺癌規范化診療的基礎上,強調多學科共同協作,并且貫穿從疾病診斷到康復全過程,從疾病治療、體型重塑、心理康復等多個方面幫助乳腺癌患者更好地抗擊疾病,獲得新生。
在綜合治療中,前期分期分型和術后遵醫囑復查是常被患者忽視的兩個關鍵環節。“我接診過很多患者,她們開口就問,是不是要切掉乳房?仿佛在大眾理解中,切除是根治的唯一方法。”王寶玨說,近年來受“乳腺癌是可以被治愈的癌癥”這一觀點影響,大部分就診患者認為切除患處就等同治愈疾病,但在實際診療中,前期分期分型、治療手段、手術方式及術后輔助治療等大相徑庭。“確定分期分型后,醫生會根據診療指南、可信度高的臨床研究來制定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規范精準的治療可以通過保乳或整形技術,在保留完美外形的情況下,結合放療、化療、靶向和內分泌治療等,讓患者獲得治愈效果。通過全程管理不但治愈疾病,還能保留女性的完美外形,讓患者更加自信地回歸社會、回歸家庭。”王寶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