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個中醫藥產業專項規劃正式出爐
高質量推進中醫藥名城建設
□本報記者唐志梅李藝本報通訊員王法成
近日,市衛健委聯合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等14個部門(單位)聯合印發《德州市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我市第一個中醫藥產業專項規劃正式出爐。
規劃指出,到2025年,全市中醫藥產業全產業鏈力爭突破25億元,中藥材種植養殖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建設1至2個道地藥材標準化生態種植生產基地,建設2個以上中醫藥產業園,形成中藥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打造2個以上中藥材品牌。中醫藥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培育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品,培育一批龍頭和特色企業,建成具有顯著影響力的中醫藥產業集群,實現中醫藥與康養旅游深度融合、特色鮮明的中醫藥旅游與大健康服務產業深度融合。
發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
結合德州市道地優質藥材品種種植區的土地環境,分區分類科學指導中藥材種植,鼓勵建立中藥材種植養殖質量標準體系,培育發展特色優質中藥材。加強檢驗檢測,全面監控種植過程中中藥材的活性成分、重金屬及農藥殘留變化,完善地方中藥材質量控制標準以及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限量控制標準,減少和防止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物質和農業廢棄物對土地環境污染,保障藥材安全和質量。
通過舉辦中藥材實用技術培訓班,著力培育一批會管理、懂技術的中藥材種植能手和新型藥農。深化和創新利益聯結的企業運作和生產經營方式。以醫藥企業等經營主體為核心,以合作社、農戶為基礎,推廣“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企業+農戶”等新型生產經營模式,符合政策法規前提下,給予政策支持,擴大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規模。
開展特色藥材良種選育推廣,通過中藥材品種優選種子種苗繁育,推行生態種植。合理利用林地資源,充分利用林下空間,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種植金銀花、麥冬等經濟效益好的林下中藥材,推廣多層次立體的林藥種植。
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和業態融合
按照“產業協同、鏈條延伸、特色突出、循環發展”的思路,積極發展中藥材產地加工,大力發展中藥材產地加工一體化基地,延伸中藥材產業鏈,擴大中成藥、中藥飲片加工生產,提高中藥資源利用率,加快構建現代化中藥生產加工體系。
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和業態融合,推動中醫藥向養生保健、鄉村旅游、生態建設、健康養老等領域跨界延伸,加快構建“中醫藥+”跨界融合業態發展新格局。
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加強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開展中醫藥古籍文獻收集和整理工作,加強經典、經方和經驗的研究和推廣。實施中醫藥特色技術挖掘推廣工程,推進民間中醫資源挖掘,開展中醫藥診療技術、方藥技法的收集篩選工作,建立合作開發和利益分享機制,打造“國家級民間中醫藥特色療法挖掘基地”。
促進自制劑的保護、開發及推廣。積極開展藥材道地性的基礎研究,創新中藥材生產技術。推動中藥加工技術研發,開展中藥飲片生產的關鍵性技術研究,在繼承傳統炮制工藝的基礎上,創新中藥炮制工藝;支持中藥生產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共建多學科融合科創平臺,圍繞藥材道地性、品種繁育、新藥產品研發、加工工藝改進等內容,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鼓勵行業協會搭建中藥特色產品研發信息交流平臺。
搭建中醫藥產業服務平臺
依托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平臺、重點高校,培育引進一批中醫藥產業成果轉化人才和高技能服務人才,全力打造與德州市中醫藥產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隊伍。
立足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聚焦中醫藥產業發展關鍵環節,找準定位,突出優勢,培育發展壯大一批產業發展平臺、商貿物流平臺、專業服務平臺、對外交流平臺等,加快發展平臺經濟,促進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
做大做強中醫藥文創產業
持續挖掘德州地區歷代名醫,整合名醫資源與文化,瞄準消費新特點、新需求、新趨勢,擴大德州中醫藥影響力。繼續推進中醫藥“六進”活動,通過舉辦中醫藥文化節、膏方節等系列活動,在全市形成“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持續開展“海峽兩岸(德州)中醫藥文化交流”,并以此為依托,推動中醫藥文化對外交流;結合德州市特色開發多元化文創產品,如各種代茶飲、香囊、伴手禮、藥膳配方等,豐富中醫藥文化體驗,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群需求。
今后,我市將堅持高質量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大宗道地藥材、現代中藥工業和全產業鏈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中醫藥文化名城建設為重點,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全力推進中醫藥經濟強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