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閻潤珍通訊員李照起)
近日,53歲的方女士在德州市肛腸醫院再次做了息肉切除手術,距離上次息肉切除手術僅僅兩年。“因為擔心再長息肉,所以每年復查一次。沒想到今年復查時又長了三個小息肉。為了預防息肉惡化,還是切掉比較放心。”在電話連線中,方女士說道。
“大約90%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的。一般情況下,發現有腸息肉,應盡早切除,以免引發其他疾病,甚至惡化成腸癌。”該醫院肛腸外科主任尹汾喜說,凡是從結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結腸息肉。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檢查,并在腸鏡下進行干預治療。
那么,大腸為什么會長息肉呢?尹汾喜說,這與飲食、膽汁代謝紊亂、遺傳因素、腸道炎性疾病等有關。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性飲食者結直腸息肉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對于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術以及膽囊切除術后的患者,由于膽汁的流向和排出時間發生改變,大腸內膽汁酸的含量增加,也會長息肉。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樣,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時,其他成員發生結直腸息肉的可能性明顯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
大多數體積較小的息肉沒有癥狀,只是在腸鏡檢查或腹部手術時才能發現。當息肉長大后可能會有間斷性便血、腹部悶脹不適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