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診發現家長普遍存在科學育兒誤區,專家建議——科學監測生長 切勿過度焦慮
義診現場工作人員為就診兒童測骨齡。 見習記者 邢仁宇 攝
□本報記者唐志梅見習記者邢仁宇本報通訊員孫星
“醫生,孩子最近不愛吃飯,您看看是哪里出了問題?”“醫生,我和孩子爸身高都不高,如何能讓孩子長高?”“醫生,我家寶寶超重,該如何調理?”……2月4日,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接踵比肩,前來參加義診的人們在志愿者的引導下有序地為孩子測量身高、體重等,并聽取醫生的健康指導。
春天通常為兒童發育較快的季節,為讓更多家長正確認識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讓更多孩子能夠在生長期得到健康發育,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開展了義診活動。通過本次義診,記者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問題普遍很關心,但存在較多認知誤區。為此,記者邀請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相關專家進行解讀,幫助家長們走出兒童生長發育的誤區。
當天義診共為82名兒童提供了生長發育測評,“希望通過生長發育監測,能夠讓更多的孩子童年不留遺憾,順利成長為理想中的自己。”該院兒保科主任胡書新說。
生長發育遲緩居多 3歲以下營養干預為主
“孩子現在比同齡人矮半頭,這可怎么辦啊!”在義診現場,浩辰爸爸著急地向胡書新求助。
浩辰今年剛滿10歲,身邊的同齡人普遍身高在1米4以上,而他僅有1米2,這讓浩辰的父母十分擔心。醫師根據浩辰的情況,進行了骨齡、血生化、生長激素雙激發實驗、垂體磁共振等檢查。隨后,胡書新根據浩辰的檢測結果和病因,為其定制了相應的治療方案。
“在門診接診時,類似浩辰這種生長發育遲緩的患兒居多,這種情況又被稱為‘矮小癥’,導致該病的原因有很多,但多數都可以進行干預治療。”她提醒,身材矮小干預年齡越早效果越好,家長一定要定期為寶寶進行生長發育監測,并繪制生長曲線圖,發現異常盡早干預,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談及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胡書新表示,身高大約有60%至70%是由父母遺傳決定的,另外,孩子的飲食、睡眠、運動等后天因素也會占30%至40%左右。目前遺傳因素沒辦法改變,但后天因素是可以改善的,比如有的孩子挑食嚴重或者晚上睡不好覺、戶外運動少等。經過生活習慣的調整,若孩子身高生長速度恢復正常,家長就不用過于擔心;相反,孩子身高仍未改善的,就需要排除是否是因疾病導致的矮小。
胡書新介紹,兒童的生長發育是有規律的,正常兒童不同時期的生長速度不同,一般出生后第一年增長25厘米,第2年增長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開始生長速度為每年平均5至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長8至12厘米,持續2至3年。一般3歲以前每年身高增長小于7厘米,3歲到青春期以前每年身高增長小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長小于6厘米時,就認為生長速度減慢,此時家長就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關注。
目前,市婦幼保健院根據患兒年齡分為不同年齡組別進行治療,小年齡組別均在3歲以下,治療方案以營養干預為主,并輔以中醫特色治療;大年齡組別的則根據具體致病原因,有針對性地擬定個性化診療方案。
肥胖易致兒童早發育 控制體重比藥物更管用
相比矮小癥,有的孩子能吃能睡,個子也比同齡人高,反倒讓一部分家長放松了警惕。
在義診現場,靜靜媽媽帶孩子結束檢查后,心有余悸地說:“幸虧今天來了,我一直認為孩子長得胖且比同齡孩子高很正常,但沒想到竟然是性早熟。”靜靜現在8歲7個月,身高、體重一直比同齡人要高出一些,當天接受骨齡檢查后,才發現她的骨齡大于當前年齡2歲,出現了骨齡提前的情況,并且發現明顯的第二性征。兒保科主治醫師李士濤詢問后得知,靜靜曾跟媽媽說出現過胸部脹痛的情況,但媽媽一直沒當回事,經過這次完善檢查,才被確診為性早熟。
“性早熟的主要原因包括肥胖和食用過量滋補品。”李士濤解釋說,如果0到10歲的兒童,身體質量指數(體重kg除以身高m
)超過90%的同齡人就已經算超重,如果超過95%以上的同齡人,就算是嚴重超標了,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及時幫助孩子控制體重,比服用藥物更管用;一般來說,健康的兒童不宜食用補品,過量食用蠶蛹、蜂蜜、牛初乳等食品也會導致性早熟。
李士濤提醒,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如果突然出現身高增長加速,而且胃口也變大,體重明顯增加,往往是發育的信號,這個階段需要家長格外注意。
“性早熟會使骨齡提前、月經提前,骨骺提前閉合,導致成年身高減損。但如果家長盡早識別,可通過生活調理和藥物干預進行治療。”李士濤說,如果女孩8歲前、男孩9歲前發現第二性征,可到專科門診進行評估,已確定后續干預方案。
監測生長很重要 青春期應重點關注
在過度關注身高、發育的同時,不少家長對于科學育兒還存在其他誤區。比如認為孩子上小學之后就不需要定期進行兒童保健,其實定期監測、評估生長發育情況十分重要。
“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后就不經常來兒保科進行健康監測了,其實監測生長應該貫穿整個兒童生長期,3歲以上至青春期的孩子建議每年監測1次,進入青春期后應每半年監測1次。”胡書新建議。
兒童的生長發育具有動態性、持續性、階段性、規律性的特征,家長應多觀察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定期測量身高,并定期帶孩子進行健康體檢。“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不能盲目以父母和家族的身高來預測孩子的成年身高,也不能任由孩子自然成長以決定最終身高。”胡書新提醒,體重、身高是最常用的兒童生長發育評估指標,對于臨近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主動查看是否有第二性征出現。因此,家長要定期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并記錄每年的具體數值,生成生長曲線表。
“值得注意的是,生長曲線表能夠提供一定參考,但不可過分依賴。”胡書新表示,門診中會有不少家長發現自己孩子低于生長曲線表中的平均水平時,提出要給孩子打生長素,甚至自行購買一些保健品、含激素類的增高藥物。實際上生長素也是藥,是治療疾病的手段,有嚴格的使用標準和要求,不是隨隨便便就給孩子使用。因此,使用前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的專科門診進行評估。
(為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文中患兒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