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閻潤珍通訊員牛漪高孟雅)
近一個月來,68歲的康先生總是莫名的心慌、乏力,脈搏每分鐘甚至達到一百五十多次。3月1日,他來到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內科就診。張健主任為其檢查發現,康先生這種情況屬于房顫,如不盡快治療容易誘發腦卒中和心力衰竭。
房顫是種老年病,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也會增高。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房顫患者近2000萬人,受人口老齡化影響,預計未來患者人數還將進一步增加。
“房顫早期都是陣發性的,患者可能大部分時間沒有異常,偶爾發一次也不容易被發現。”張健說,有的房顫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使得房顫極具隱匿性,僅在常規體檢或其他原因就診時意外發現,這種稱作無癥狀性房顫。沒有癥狀不代表沒有風險,張健建議,65歲以上的老年人要重視每年體檢,因為體檢可幫助發現隱匿性房顫。
康先生病情不太嚴重,就診也比較及時,只要規范治療即可。嚴重房顫患者切忌擅自停藥。存在血管病變的人群,更易引起血栓脫落,該人群需要警惕卒中的發生,應進行抗凝治療。
那么,房顫早期有哪些“信號”呢?張健介紹,不同的房顫患者可能有不同的癥狀,典型癥狀主要有三類:首先是心慌。當心跳每分鐘在一百到兩百次之間時,患者就會覺得心慌或者心里有一種隱隱不安的感覺。其次是乏力。當房顫發生時,心臟往外打血的功能就會降低,身體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應就會感覺疲憊乏力。此外,當其他心臟疾病加重時也會出現房顫,特別是心絞痛、心衰患者,一旦出現房顫,原有的心臟病癥狀會進一步加重。
“當房顫不發作時,一般的心電圖是檢測不出來的。隨著科技進步,一些便攜式、穿戴式心電監測設備,例如24小時動態心電圖可幫助患者及時發現隱匿性房顫,更有助于早發現早治療。”張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