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縣衛健局組織醫護人員到保店鎮張宅社區義診
山東省立醫院專家到市第二人民醫院坐診
市立醫院急診醫生深入商超普及心肺復蘇知識
編者按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旨在通過呼吁世界各國人民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關注,提高人們對衛生領域的素質和認識。今年我國的主題是“優質資源下沉,人人享有健康”。
為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德州市衛健委近幾年在落實優質資源下沉、推動公衛發展方面做出巨大努力,尤其是在慢性病防治方面,通過義診、講座等多種科普形式,提升群眾知曉率和防病意識。作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如何做好“三高”的防控?記者就此采訪我市多家醫療機構的相關專家,請他們進行解讀。
高血壓:科學管控 早防早治
□本報記者滕璐本報通訊員牛漪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根據《中國心血管報告2020》的推算,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已達3.3億,其中高血壓患病人數高達2.45億。作為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獨立的慢性疾病,如何科學管好血壓,避免引發心血管疾病,就此記者采訪了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張健。
張健提到了這樣一則病例:24歲的王先生因高血壓被送到市第七人民醫院接受治療,回憶起自己第一次檢查出血壓偏高的經歷,他說是在自己畢業體檢時,超過130mmHg的血壓沒引起他的注意,甚至還覺得血壓會自己慢慢降下來。然而畢業參加工作后,王先生頻繁發生頭暈、頭疼的癥狀,且持續時間越來越長,頻繁出現頭暈和失眠。在出現手抖后,他終于意識到了不對勁,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血壓已經升到高壓180mmHg、低壓120mmHg,且持續時間長,被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
“近幾年,高血壓發病呈現低齡化趨勢。”張健介紹,長期高血壓會給心臟帶來沉重的負擔,進而引發左心室肥厚,嚴重時可導致心室重構乃至心力衰竭。同時,高血壓還會導致血管中出現斑塊,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這也是進展為腦血管病、心肌梗死、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因此,管好血壓至關重要。
張健提醒,穩定血壓,在遵醫囑按時吃藥的同時,還需注意這樣三點。
第一要注意季節變化,血壓會依據季節變化而變化,若是不了解這一特點,就會增加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一般來說,血壓在夏季和冬季變化相對比較大。”張健介紹說,夏季血壓有所降低,患者應及時了解血壓情況,根據血壓變化,調整控壓方案;而冬季血壓容易上升,也需要根據血壓變化調整用藥。第二是要注意復查和測量血壓,想要血壓保持穩定狀態,就應該對自己的血壓情況有所掌握,要定期復查,并在家中自我測量血壓。張健重點提醒,在家中測量血壓,要多次測量,且每次測量血壓,都需要規范操作。而定期去醫院復查,一方面是為了確保血壓值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是方便了解患者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第三則是注意生活和飲食習慣,除了合理規范用藥,還應盡量避免熬夜,戒煙、戒酒。飲食方面,則應該合理攝入油、鹽、糖,以及其它調味料,對控制血壓會比較有利,可以增加果蔬的攝入量,對調節血壓有益。
高血糖:合理配餐 定時定量
□本報記者唐志梅本報通訊員王琰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一旦確診,意味著一場漫長的防治“戰役”就此打響。德州市中醫院內分泌一科副主任醫師劉昊雯介紹,作為糖尿病防治“五駕馬車”之一的飲食療法,是治療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因此糖友在飲食控制方面一定要遵循原則,結合自身實際進行調整。
劉昊雯介紹,糖尿病的治療包括教育及心理療法、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療法以及糖尿病監測,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或藥物都必須長期堅持飲食治療。“過多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并導致肥胖,是主要的發病因素。”她說。
合理飲食能保護胰島功能,幫助患者達到并保持良好的代謝水平,使血糖、尿糖和血脂水平達到或接近正常,從而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此外,平衡膳食,也有助于患者維持健康和從事正常活動,提高生活質量。
“嚴格控制總熱量,是糖尿病飲食治療的總原則。”劉昊雯說,另外,糖尿病飲食治療還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合理配餐,每餐食物應豐富有主次,包括主食、副食和湯等,多選用高纖維食物;二是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以1:2:2為宜,在不改變進食總熱量的情況下,兩餐之間和睡前可適當加餐;三是清淡飲食,不咸不甜;四是不動煙酒。
劉昊雯建議,每個糖尿病患者對飲食治療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切勿一味效仿他人經驗。只有根據自己的體重和體型,按照飲食原則制定專門的計劃,才能“駕”好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馬車”。
高血脂:可以遺傳 及時干預
□本報記者唐志梅本報通訊員杜秋樂
3月25日,《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以下簡稱《指南》)發布,其中明確列出,血脂檢測應列入小學、初中和高中體檢的常規項目。
“兒童血脂過高,常會伴有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的代謝性疾病,會對青少年兒童產生極其嚴重的影響。聽上去不可思議,但的確是事實。”多年深耕脂肪肝和高血脂等方面的治療,寧津縣人民醫院小兒內科二病區主任、主任醫師楊瑞新頗有心得。這次讀了新版《指南》,她直呼此項改變“勢在必行”。門診就診的高血脂患兒增多,楊瑞新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飲食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進食高糖、高油及高熱量的食物,導致脂肪組織堆積,引起高血脂及肥胖;其次電子產品過多導致孩子們活動減少,導致過多的熱量不能代謝消失,在體內蓄積,從而出現高血脂;第三可能是遺傳因素,父母或三代以內的直系親屬體重超標,兒童發生肥胖癥及高血脂的幾率會明顯增高;最后是很多家長不注意平衡膳食,甚至不以身作則,加之孩子年紀小,本身自制力差,那就更會任由其發展。
新版《指南》中,特別建議有相關家庭遺傳史的兒童及青少年需進行血脂篩查,做到“嚴格檢查,及時干預”。楊瑞新建議,針對有高危因素的兒童青少年,最好的方法是提高健康意識,同時需要積極采取行動,進行早期干預,往往還是能起到不錯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