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七人民醫院急診科24小時嚴陣以待——做護佑生命的“急先鋒”
□本報記者邢仁宇本報通訊員牛漪
5月17日上午8點29分,一陣急促的警報聲在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急診科響起,醫生王新玲立刻接通電話詢問情況。“有位老人在我們超市倒下了!你們快點來吧!”王新玲一邊詢問地點,一邊示意同事準備發車。
不到1分鐘,急診科醫護人員已乘坐救護車前往5公里外的事發地。8點37分,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初步判斷患者為腦血管疾病。返回途中,護士張堯堯為患者測量血糖血壓、建立靜脈通路,值班醫生劉永瑞聯系影像中心準備檢查事宜,并通知急診科做好搶救準備。8點45分,患者被送到醫院,綠色通道已全部開通。8點50分,經過檢查確診為腦部出血,患者被送入重癥醫學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從出車到救治,整個過程不到30分鐘,市第七人民醫院急診科搶救的高效與高質量,體現的是醫院與科室的管理水平與技術水平。近10年來,市第七人民醫院急診科不斷優化管理、培養人才,形成了專業化、規范化急救團隊,各項考核基本保持在全市前三名。日前,在2022年度全市院前急救網絡系統急救站年終工作考核中,醫院急救站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加強管理搭建高效救治平臺
5月6日下午,急診科培訓組長葛濤醫生與周維峰護士分別帶領醫生與護士學習急救與疑難病例相關知識,醫護人員們聚精會神,生怕聽漏知識點。這是急診科自發組織的每月培訓學習活動,培訓組長會總結上月出現的問題,為醫護人員鞏固急救知識,提升急救水平。在培訓結束的次周,急診科負責人與護士長還會對醫護人員一一進行考核。
“急診科的救治工作往往時間緊、任務重,通常不會給醫護人員過多的思考時間,因此,扎實的理論基礎對于我們尤為重要。”急診科負責人郭玉彬介紹,科內每月都會組織搶救儀器操作技能培訓、理論知識講座、疑難病例討論,熟悉各種急危重癥的搶救流程,幫助醫護人員全面掌握各種急救技術。醫院還定期派醫護人員前往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等醫院進修學習,提升專業水準,為德州百姓提供更好的急救服務。
同時,為了縮短急診患者來院時間,充分整合醫療急救資源,醫院每月對救護車駕駛員進行安全知識、急救知識、地名地形等內容培訓,保證救護車接診效率,提升救護車駕駛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不斷學習持續提升專業水準
2014年,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管國強接手急診科的管理工作。管國強有著豐富的急診科從業經驗,對急診工作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常說:“急診科面對的多是急危重癥,干的是與死神賽跑的活。急診科快一點,患者獲救的幾率就多一分,因此急診科效率不能不高。”
實行標準化管理。醫院嚴格按照市120指揮調度中心要求,保障急診科35項管理制度、流程、崗位職責健全,執行到位。創傷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的成功創建,急救綠色通道的建立,保障了院前急救與院內綠色通道的有效銜接,救治效率大大提升。
完善考核制度。分管院長管國強多次到急診科調研,傾聽一線醫生、護士、司機的心聲,廣泛參考和采用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和急診科負責人共同重新制定了急診科考核方案,保障急診科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工作留痕,做到了獎懲分明,提高了醫護人員工作積極性。
如今,醫院急診科擁有救護車3輛,急診醫生7人,護士11人,日均接診人數達50余人。
科普宣教提升群眾自救能力
“心搏驟停發生后,及時正確地實施心肺復蘇術能夠為患者挽回生命爭取寶貴的時間。請仔細看我是如何操作的。”3月10日,市第七人民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走進德州市交警直屬三大隊開展急救知識科普宣教活動,現場利用示教模具,對心肺復蘇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進行了演示,并引導參加人員親自體驗,保證每個人都能掌握急救動作的要領和細節。
近年來,醫院積極推動急救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等,積極開展急救知識培訓和普及工作。“救護車再快也需要時間抵達,群眾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能夠有效提升我們的救治率。因此,科普宣傳也是保護群眾生命安全的重要一環。”急診科護士長石玲玲說,今年2月以來,市第七人民醫院已開展急救知識科普宣教活動10余次,惠及群眾200余人。
“我們將繼續加強急診科與醫院各科室的全面協作,打造快速、高效、全覆蓋的急危重癥救治體系,提供24小時優質、安全的醫療服務,為患者生命安全保駕護航。”郭玉彬說。
在急診科全體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下,科室多次于市級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14年全市衛生計生系統院前急救技能大賽中獲得團體三等獎,2016年全市衛生計生系統院前急救技能大賽中獲得團體二等獎、頸椎損傷車內解救項目第一名等,連續8年被市衛健委評為優秀急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