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滕璐 通訊員侯進
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旨在喚起人們對高血壓防治的重視,普及高血壓防治的科學方法,從而幫助更多人長期管好血壓。高血壓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也是國內患病人數最多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壓的患病率總體呈增高趨勢,近年來青年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上升趨勢更明顯,然而目前仍有很多人并不重視。何為高血壓?高血壓如何防治?德州市立醫院胸痛中心總監、心內科主任吳文哲為您解答。
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修訂的《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中指出,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診室血壓測量收縮壓≥140mmHg(毫米汞柱)或舒張壓≥90mmHg時即可確診為高血壓。家庭連續規范測量血壓5至7天,平均血壓≥135/85mmHg可考慮診斷為高血壓,建議就診。
“在接診過程中,發現有的患者測量血壓的方式不對,科學測量血壓需要注意這樣幾個方面。”吳文哲說,房間安靜,溫度適宜,測量前30分鐘避免吸煙、飲酒、喝咖啡、進食和運動,保持坐姿并放松5分鐘,測量時保持安靜;使用經認證的上臂式家用自動電子血壓計,不推薦腕式血壓計、手指血壓計等進行家庭血壓監測,電子血壓計使用期間應定期校準,每年至少1次。
“高血壓的常見癥狀有頭暈、頭痛、疲倦、心悸等,但是沒有癥狀不代表沒有患上高血壓,一些患者在感覺不到任何不適癥狀的情況下,就已發生了器官損害。”吳文哲說。因此,18歲及以上成年人需定期自我監測血壓,至少每年測量1次血壓,關注血壓變化;超重或肥胖、高鹽飲食、吸煙、長期飲酒、長期精神緊張、體力活動不足等高危人群應經常測量血壓。
高血壓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三大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血壓的防治要做到“盡早干預、長期管理”。“我們提倡高血壓患者在家自測血壓和加強自我管理,血壓達標且穩定者,每周至少自測1次。”吳文哲說,血壓未達標或近期調整降壓藥物的患者,應增加自測血壓的次數,每天早晚各監測一次血壓,直至血壓穩定或者達標。
吳文哲建議,大家應堅持運動,經常性的身體活動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同時限制食鹽攝入,減少攝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調油,多吃蔬菜和水果。高血壓患者應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隨訪,以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