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立醫院提升危重患兒救治能力——
為兩個月嬰兒成功實施深靜脈置管
□本報記者 唐志梅 本報通訊員 侯進
近日,德州市立醫院兒科聯合新生兒科,在超聲引導下,成功為兩個月大化膿性腦膜炎患兒實施深靜脈置管,打開了治療中至關重要的一條“生命線”。
患兒月月因持續高燒不退被父母帶到德州市立醫院就診,當時孩子非常虛弱。接診醫生迅速為患兒進行檢查,初步診斷為感染性發熱。為了進一步明確病因,需要住院接受腰椎穿刺檢查。結果顯示,發燒是因為化膿性腦膜炎。這是一種由化膿性細菌感染所致的腦脊膜炎癥,好發于嬰幼兒和兒童,因起病急,嚴重危及生命安全。“這種疾病主要通過抗感染輸液治療,通常治療周期要3周以上,而且多為高滲性、強刺激性、易損傷血管的藥物。”市立醫院兒科護士長鄭景仙介紹,一般患兒輸液治療時,會采用淺靜脈留置針。但這種穿刺方法留置時間短,還有刺激性藥物外滲的風險。
為了患兒著想,鄭景仙決定采用深靜脈置管,不僅能減輕患兒痛苦,還能保證及時、準確的后續治療。可是嬰兒皮膚嬌嫩,血管非常細小,周圍小血管壁薄,置管操作復雜……以上種種,無疑給這次深靜脈置管增加了難度。鄭景仙聯合新生兒科、血管外科、普外一科開展會診、評估,最終確定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以提高成功率。
通過醫院靜脈治療小組可視化外周靜脈穿刺小組的協助,月月接受了深靜脈置管手術。在超聲引導下,長度為14厘米的導管被順利送入,尖端位置正常。當導管抽出回血的那一刻,團隊成員都長舒了一口氣,這標志著導管成功置入。
鄭景仙表示,深靜脈置管后,護理人員在靜脈輸液時不再需要穿刺皮膚、重新留置輸液針,只需通過正壓接頭消毒后連接輸液器即可進行輸液,避免反復穿刺靜脈給患兒帶來的痛苦;將刺激性藥物、營養或血制品等直接輸注進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的血管內,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避免藥物的外滲外漏和對外周靜脈的刺激和損傷。該技術的成功實施,為今后市立醫院兒科在危重患兒的救治上提供了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