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路暖民心
與幸福巷一起幸福的胡同還有東逸仙巷、逸仙巷、如意巷、吉迪巷四條小巷。通衢大道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面子”可以充分展現一座城市的經濟實力,而“里子”的好壞則檢測了城市文明水平、宜居程度。昔日這些小巷,晴天塵土飛、雨天泥水濺,路不平、燈不明、排水不暢,生活垃圾隨處見,這與主干道的高樓林立、光鮮亮麗形成鮮明對比。但要治理好這些“被遺忘的角落”,既不少花費財力、物力,又難以彰顯政績。
“群眾利益無小事,為了百姓,我們就是要多做一些看不見的政績!”禹城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安民的話擲地有聲。今年,禹城市著力做好“拆”“綠”“亮”“裝”四篇文章,拆除影響市容市貌的建筑,增加綠量,對主干道路進行亮化改造的同時,進行統一風格的立體裝修。“我們不光要把城市的‘面子’裝飾好,還要將城市的‘里子’整治好,讓背街小巷平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禹城市市長張磊說,“背街小巷治理,涉及面廣、工作繁瑣,但要讓城市靚起來,不能怕麻煩。”
為了更好地把民心路工程做實,禹城市采用高規格標準改造背街小巷。據禹城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李元春介紹,整個工程雖然全長只有1240米,但特意請省規劃設計院做了規劃,不僅完善了快車道和人行道的功能,還新建或改建了下水道,全部安裝了路燈、路沿石。“以路面厚度為例,按正常標準,背街小巷的厚度為10到15厘米,但這些小巷的路面厚度均達到了20厘米。”
宜居禹城的凈、美、綠
回到禹城的一周內,于忠武、郭振田夫婦發現,受益的不僅僅是背街小巷的居民。“我們出去轉轉看看,周圍的變化大著哩!”
確實,一些可喜的變化正在發生,這些細節上的變化讓市區越來越宜居。
今年,禹城市區除33條主次干道外,富華巷、幸福巷、逸仙巷、興華巷、工農街、維新街、御道巷等32條背街小巷也被納入了環衛保潔范圍;17處公廁進行了節水及暖氣等配套設施改造;60個新型果皮箱出現在人民路、行政街、漢槐街、文化街等人流量集中的路段、學校周邊及公園;主干道上,大型掃路車代替了手工清掃……
投入3億元的城市綠蔭工程,包括糖城廣場、洛北干渠綠化改造、316省道、101省道、南環路、振興大道和富華街道綠化等6大工程,在公共綠地等休閑場所普遍栽植高大樹木,讓整個城市綠起來。
取締了范莊市場、機械廠市場、漢槐公園北側市場三處馬路市場,進一步規范了五角市場、兩站街市場、城里十字街市場,對大禹便民市場、湖濱市場、禹王市場等市區主要市場規范管理,將便民市場規范管理列入日常工作考核內容,逐項落實到具體責任人。
禹城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徐正利說,提升城市品位,不能忘了城市的細節,要把城市管理精細到每一個路段、每一個部位,創造出更加整潔、靚麗的城市環境。
□記者 陳鵬 陳卓 周建新 通訊員 高汝寶 宋偉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