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源奶牛專業合作社成為社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家園,目前這里奶牛存欄超過了2000 頭。
加入專業合作社,李茂軍養奶牛省心多了。
老獸醫為奶牛配中藥。
優質的奶源在平原催生了眾多奶吧。
十年前,平原養牛戶采用一家一戶的散養模式,農戶需要自己找市場、擠奶、購買飼料,養牛戶甚是辛苦。4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鮮奶市場更是一落千丈。幸運的是,在當地畜牧部門的幫助下,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應運而出:社員享受統一飼料供應,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擠乳,統一鮮奶銷售和統一品種改良。受益于合作社,截至目前,平原人均畜牧業產值約是全省的1.7倍,農民畜牧業純收入2500元。
一家一戶散養的苦和累
11年前,李茂軍在平原張華鎮養了20多頭奶牛,屬于養牛大戶。最讓他發愁的是牛奶的銷路,他和家人每天忙得團團轉:處理牛糞、擠奶、找銷路賣奶、衛生防疫……
不久,李茂軍找到了買家。彼時,平原養牛戶逐漸增多,平原農民郭愛華做起了收購鮮奶的買賣,成立了收奶站。盡管李茂軍為鮮牛奶找到了“婆家”,但并不是每一次都那么順利。
2002年,有一次五六百斤的牛奶白白浪費了。那時候,李茂軍向收奶站送奶,被告知已經收滿了,不需要了。而牛奶的保質期有限,這些牛奶最后進入了羊和豬的腹中。
總體上,李茂軍的養牛場還是賺錢的,他帶動了更多的村民加入到養奶牛的隊伍中來。2008年之前,平原縣奶牛養殖業正值上升期,先后涌現出了梨園、欒莊等20個奶牛養殖大村,全縣奶牛存欄量連續三年保持在6000多頭,基本上是一家一戶的散養模式,但效益非常可觀。
一場鮮奶的“地震”——三聚氰胺事件悄然發生。受其影響,鮮奶市場一片蕭條:鮮奶沒人收,只好以每公斤2毛錢的低價賣給了養豬場喂豬;養牛戶家的奶牛只投入不產出,只好靠賣牛來養活剩余的牛,被當地人稱成為“豬喝奶”和“牛吃牛”現象。
正想“進軍”奶牛市場的平原農民白希民蒙了,養奶牛肯定沒戲了!郭愛華的收奶站也被叫停,李茂軍和其他養牛戶們看不到前途,以為,這輩子不會再養牛了,他們傷透了心。
下一步該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