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寧津長官鎮衛生院手術室,這間現代化的手術室設施齊全,設備先進,已經能夠滿足中小手術的需求。記者 劉振興 攝
??? 1996年,意氣風發的醫科畢業生張俊冰帶著“給百姓送健康”的理想來到寧津縣長官鎮衛生院。這是寧津縣最偏遠的一個鄉鎮衛生院,也是寧津縣最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
??? 當看到衛生院那間簡陋的平房手術室的時候,他的一腔熱血立刻被澆熄了。在德州醫院實習過的外科醫生張俊冰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手術室,“完全無菌條件肯定達不到,更別說其他的設備了。”
??? 老大夫甚至還給他講了讓他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為了搶救病人,老大夫曾經在農民的炕頭上做過闌尾手術!
??? 當書本與實踐、理想與現實結合起來的時候,張俊冰迷惑了。
??? 讓他迷惑的事還有很多:長官離縣城有二十多公里,上世紀90年代末,交通工具和道路情況,都不是很理想,但人們有了病還是愿意花很長時間去縣城治病。一些孕婦、骨折等的日常檢查,因為設備落后,檢查效果較差,醫生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縣財政緊張,衛生院20多名醫護人員自收自支,整天在醫院里忙活。至于普及健康知識,提高人們的衛生意識等工作無從開展。
??? 就在這樣的迷惑與堅持中,張俊冰迎來了長官鎮衛生院的春天:2005年,寧津縣利用省、市投入,對長官鎮衛生院進行改造,新建門診樓和病房樓,還建了兩間設備齊全的手術室。衛生院又投資購買彩超、CR-X射線檢測設備等,能完全滿足中小型手術的診斷和操作。
??? 改造后的長官鎮衛生院逐漸贏得了全鎮2萬余村民的信任。“原來每天也就做個二三例檢查,現在上了新設備,每天能做二三十例彩超。”已經于2007年就任院長的張俊冰介紹說,“病床數量不僅比原來翻番,條件也好了很多。”
??? 2012年10月23日下午,長官鎮后魏村村民周玉貞到長官鎮衛生院看病。“我愿意上這里來看病,大夫看得又好,收費也不高,離家又近。”周玉貞把到縣城看病和到衛生院看病做了一個對比,“到縣醫院去,得有人陪著吧,還要坐大公交(鄉鎮公交)、小公交,到醫院以后還得掛號、找大夫,又費錢又耽誤時間。在這里就方便了,騎摩托車10來分鐘就到了,來了就能看大夫,拿完藥接著就能報銷,加上做檢查也就一個來小時就完事了,多方便啊。”
??? 發生改變的不僅僅是硬件條件,衛生院的職能也從盈利的壓力中解脫了出來,轉而為全民健康預防工作服務。在全國來講,這一工作被稱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以政府為主導,政府投入為主,多部門參與,基層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具體實施的一項惠民政策。
??? 新的政策為長官鎮衛生院這樣的基層衛生院鋪就了一條全新的路。
??? 寧津縣是從2009年開始這項工作的。作為具體實施環節最重要的一環,長官鎮衛生院既要派出人手為全鎮百姓做檢查,又要指導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搜集基礎數據,幫助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現在每年的手術數沒有明顯增加,那是因為我們現在好多手術都推到縣醫院去做了。”張俊冰解釋,以前為了盈利,勸病人在衛生院做手術。現在衛生院設備先進了,病人主動要求在衛生院做手術,因為在衛生院做手術,設備不比縣城差,報銷比例還高。
??? 但現在衛生院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建立和完善全鎮居民的健康檔案上。“要求每季度一更新,我們幾乎天天往村里跑。”張俊冰說。“從原來的以治為主,到現在的以防為主,我們正在適應新的變化。”張俊冰說,“要做好長官鎮2萬居民的‘家庭醫生’。”
??? □記者 陳鵬 靳東群 通訊員 孫久生 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