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樂陵新一中。
圍成一團的課桌,便于學生互相交流,是“開放式課堂”的特征之一。
王觀海(中)即是樂陵教育改革的受益者之一,但在他看來,這代表著責任。
小組長張鑫(右一)正在和同學們討論學習。
你想象中的農村中學課堂是什么樣?每節課45分鐘課長,各科教師輪番上陣,在臺上講得密不透風;學生們手背手坐得溜直,在臺下聽得鴉雀無聲;封閉式管理、填鴨式課堂、沉重的書包、寫不完的作業……帶著這些固定印象,記者來到了樂陵花園中學,來看看這里的課堂是什么樣的?
一堂超出想象的農村化學課
老師王國英沒有站在講臺上,她正在教室里來回走動。學生們并不是整齊地面朝黑板坐著,而是課桌圍成一團,分組討論著學習內容。學生們或認真傾聽,或進行著講解,課堂氣氛活躍又不失秩序。
九年級一班共有56名學生,分成了6個小組。其中的一名小組長張鑫告訴記者,每節課老師會將“學習指南”發給每個小組,然后同學們自己討論學習,遇到不會的問題,首先小組內部進行討論“消化”。最后,張鑫會將本小組內的問題整理出來,在老師的主持下進行全班交流。
張鑫說,在這樣自由的課堂氣氛里,同學們感覺能學到更多知識。很多以往成績較差的同學,課堂上不再開小差,也會主動地參與到討論中來。作為小組長,她要帶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是要照顧成績差的同學。
這種“開放式課堂”的教學方法,在很多大城市都并未完全推開,而在這個農村中學里卻成為現實。
花園中學校長王觀海告訴記者,從去年他們就開始進行教學改革,“開放式課堂”便是嘗試之一。“農村學生有這樣的特點,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但是表達和參與能力弱一些。”王觀海說,這種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因為這種獨特的教學方法,讓農村學生們變得不再拘束。隨機采訪中,很多初中的孩子們表情自信,表達清晰,綜合素質之高,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