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陳莊安置社區
??? 夏愛華在窗明幾凈的新樓房里侍弄花草。 周建新 攝
運河經濟開發區五四村的平房。周建新攝
搬進環境好的樓房,這在10年前,僅是運河經濟開發區百姓的夢想。彼時,他們居住環境差、收入少,夢想遙不可及?!皟蓞^同建 ” 步 伐 的 推進,該區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群眾這一夢想正變成現實。他們住在樓房中,生活方式慢慢改變,生活 質 量 逐 步 提高,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憶往昔居住環境差
收獲玉米,播種小麥,拾掇棉花,往年這個時節,12畝地的操勞,夏愛華總是累得直不起腰,回家倒頭就睡。
如今,在位于樓房一層的車庫內,她坐在凳子上,腳踩縫紉機和兩名婦女一起縫制編織袋——作為來料加工,她們并不愁銷路。如果一個月努力工作的話,會賺到2000余元。10月19日上午11點,夏愛華招呼下班,她該上樓回家給孩子做飯了。這在以往,這個時間夏愛華需要到5里地之外的學校接孩子?,F如今從學校到家,她的孩子屠延旭僅需走10分鐘。
夏愛華,今年39歲,運河經濟開發區運河辦事處屠屯村村民。自從2011年1月搬到該村的安置樓后,她漸漸地適應了住樓的生活,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但搬到樓房前,夏愛華一度恐慌:搬到樓上地怎么辦?是否能夠負擔得起?
彼時,夏愛華種了12畝地,老公屠名震在外打工,一年的收入兩萬余元。她也曾想過住上樓房,擺脫這個糟糕的環境:原來白襯衣在外面晾曬總是會蒙上一層灰,為了避免洗過的衣服臟掉,夏愛華和她的鄰居們將房屋進行封閉處理。
隨著“兩區同建”步伐的加快,屠屯村的安置工作提上了日程?!耙橇?!”消息在村民中炸開了鍋。“聽說土地給企業使用,每年給我們發放補貼?!毕膼廴A和其他村民一樣不無擔憂地問自己,“沒有地了那以后可怎么辦?”
除了擔心今后的生活,夏愛華更接受不了這種生活方式的轉變——“不能種地了!”這在以前,夏天凌晨四五點就已經下地干活,上午10點回來,做農活是最累的事情,可是她感覺“種著地踏實”。
數今朝幸福感倍增
夏愛華和村民們適應了一段時間。
不久,她開始做編織袋的縫紉工作,一個月最多的時候也能收入2000多元。這份工作時間自由而且規律,上午8點多到11點,下午2點到5點,不用早起到田地里耕種,生活規律很多,最為重要的是,不用那么辛苦。
老公屠名震結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在德州開了一家汽車維修店,從打工仔變成個體小老板。加上每年每人2100元的用地補貼,租出另一套閑置樓房的500元的租金,以及村里的其他福利,一家人住在樓房并不多花錢,而且他們一家一年的收入達到7萬余元。
現在的夏愛華有時可以“偷懶”,不用做早飯,上學的兒子和上班的丈夫在樓下就能買到早點。隨后,兒子步行10分鐘到學校,丈夫開車到維修店?!百I車,那時候都以為是孩子那一輩的事情,沒想到就在搬進樓房的時候實現了?!毕膼廴A說,搬進樓房后,丈夫為了業務需要買了輛面包車。眼下,夏愛華也學會了開三輪摩托,也會開面包車。“可是沒有證,面包車不敢開?!彼蛉さ卣f。
最大的變化是村里50%的人家都有了車,車庫改成門市,用來做超市、藥店和培訓班等。
村民的幸福感倍增,這在今年63歲的屠鳳海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屠鳳海,夏愛華的公公,原來一大早起來到地里干活,現在一大早起來健身。有了衛生間,不用擔心下雨下雪了;原來洗澡到六里地之外的澡堂子,現在借助于太陽能,“想什么時候洗就什么時候洗,方便多了?!?BR>進入家門要換拖鞋,在家穿著襪子,飯后走下樓幾十米,到健身器材上鍛煉一會,談談住進樓房后生活的變化、家里新添置的冰箱和逐漸變大變薄的電視機,夏愛華一家已經融入城市生活。和他們一家一樣,屠屯村137戶村民開始了新的生活。
盼明天生態文明更美
五四村村民趙鳳連在市區有房子,搬到市區居住后,偶爾回來一次,村民們便圍著他問:“在樓房住的感覺咋樣???”“你們不住樓房不知道住樓房的好,干凈、衛生、方便,就比方說老年人上廁所吧,住平房,刮風下雨的時候,不方便呀,還黑燈瞎火的。在樓房里,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壁w鳳連說。
圍著趙鳳連的村民,嘖嘖不已。樓房內的美好生活,急壞了還在平房內居住的村民。他們也盼望著自己村莊的安置小區快點建好,早點搬到樓上去。五四村黨支部書記韓書來說,預計2013年,該村安置工程就能完成。到那時,村民搬入環境優美的金荷園西側、代官屯村南側的運河大社區內。
按照規劃,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規劃五大并居點,全區19個村居全部規劃進入中部運河風景居住區,統籌推進三大園區:即謀劃推進8平方公里的精細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3平方公里的高新產業園、2平方公里的現代物流園。
實施這一規劃,改善的是環境,受益的是村民,拓展的是發展空間。屆時,運河經濟開發區全體村民都會受益,他們會和夏愛華一樣,養著花草,看養生的書籍。
??? □記者 王志強 通訊員 趙慶偉 崔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