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辛店村整齊的農(nóng)家二層小別墅。
閑暇之余,劉春林陪著老伴編坐墊。
看護小孫子,讓劉春林享纏膝之樂。
抱著孫子上樓的劉春林生活也邁上了新臺階。
60歲的能人劉春林有時候會感覺累。要強了一輩子的他,為了“過上好日子”這樣一個樸素的愿望,即使到了晚年,仍在建筑工地上忙碌。
劉春林其實現(xiàn)在感覺很幸福。有人到慶云縣東辛店鎮(zhèn)東辛店村學習“兩區(qū)同建”經(jīng)驗的時候,他會很熱情地邀請人到自己家里坐坐——這是一棟兩層小別墅式的建筑,吊頂、木門等各種裝修與城市家庭沒什么區(qū)別。幾排兩層樓房之間,是堅實的水泥路。有幾家門口立起的盛滿金黃玉米的兩米高大囤,讓人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農(nóng)村社區(qū)。
能作為第一批搬遷戶搬出老村,住進全村僅有的49套小別墅,劉春林感覺很幸運,“后來再搬的就得搬到多層里去了。”“多層”是指與這些小別墅一條路之隔的幾棟即將交付使用的五層居民住宅樓,是周邊小吳家村、小畢村、小孫村與東辛店村的集中定居點。
為人蓋樓十幾年
劉春林有個五口之家,需要供養(yǎng)三個孩子上學,尤其是兩個女兒先后上大學,“把十萬家底全花光了。”兩個女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工作,并且有了各自的家庭,一個在德州工作,一個在縣城工作。“買房花了不少錢。”劉春林說。
能把這個家支撐到現(xiàn)在,靠的是賣一把力氣。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四年前因母親有病返家的這十六七年時間里,劉春林一直和幾個老鄉(xiāng)在天津塘沽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他們建過博物館,蓋過商品樓,閑下來的時候,也曾在簡易的臨建房里幻想過,什么時候自己也能住進這樣的小區(qū)啊。
劉春林的家在慶云縣東辛店鎮(zhèn)東辛店村。村外有個集市,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村里在集市旁規(guī)劃建設(shè)兩條商貿(mào)街,鼓勵人們到村外去建房居住。二十多年過去了,村里的人越來越少,漸漸呈現(xiàn)出空心村的樣子。
劉春林也起了搬出去的想法。“村里的路太難走了。”他伸開雙臂比劃著說,“一條胡同就這么寬,板車都沒法拐彎。一下雨,土路根本沒法走。”他意識到,村里人越少,修路的可能性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