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順榮
??? 年年母親節(jié),今又母親節(jié),我們贊美五月,贊美偉大的母親,我們歌唱五月,歌唱母愛的博大、無私、神圣……中華民族歷來以重孝道而著稱,贊美母愛,感恩母親,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美德,也是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歌中,有許多瑰麗的詩篇和佳作,謳歌母親和母愛。
??? 現(xiàn)存最早的歌頌?zāi)笎鄣脑娖?dāng)數(shù)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詩經(jīng)·邶風(fēng)·凱風(fēng)》中寫道:“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作者看到風(fēng)吹過酸棗樹,就深情地回憶起母親,并飲水思源——“爰有寒泉?在浚之下”。自問為何母親“有子七人”,還是那樣“劬勞”,羞愧之情令人動容。《詩經(jīng)·蓼莪》中寫道:“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母親生養(yǎng)了我們,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拉扯大,呵護備至,我們想報答,可是她的恩情卻如同天一般大而無窮,怎么能夠報答得了呢?詩中連用“鞠”“拊”“蓄”“長”“育”“顧”“復(fù)”“腹”“報”9個動詞,把母親撫養(yǎng)子女的辛苦與恩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 描寫母愛的詩歌在唐詩中更是燦若繁星,至今讀之,讓人感動不已。詩仙李白《豫章行》:“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寫母子離別,情真意切。杜甫在《遣興》《無家別》中分別寫道:“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詩圣的情懷,可見一斑。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誰氏子》:“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寫了“誰氏子”欲離家修仙訪道,老母啼哭挽留不止,刻畫了一位擔(dān)憂兒子的母親,讀后令人心酸。
??? 而宋代王安石詩《十五》:“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guān)心。 ”寫了詩人與母親分別,南北各一方,每當(dāng)月明之夜,聽到杜鵑凄然啼叫,思念親人的情感不禁油然而生,正應(yīng)了那句古話“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
??? 在所有贊美母愛的古詩中,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堪稱千古絕唱:“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全詩以清新流暢、樸素平實的語言,通俗形象的比喻,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撥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弦,贏得了廣大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 年年母親節(jié),歲歲敬母親。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和愛,呵護我們健康成長,值得我們永世歌頌。我們要用自己的一切孝敬母親、感恩母親。在這個康乃馨飄香的季節(jié),在這屬于偉大母親的節(jié)日里,讓我們誠摯地祝愿天下母親健康長壽、節(jié)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