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父、繼母,生活里人們并不陌生。這個使人感覺冷漠而又顯眼的詞匯,使人很容易聯想到某些毆打孩子的畫面,并且想當然地認為,這樣的家庭會矛盾不斷。其實,現實情況并非如此。我家的故事,就是一個愛的傳奇——我也有繼父,卻因繼父的到來,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感恩!上世紀80年代末,生父因病離開了我們,剩下娘、我和弟弟。家里失去了頂梁柱。那年我7歲,弟弟才3歲。起初,母親也想再成個家。但那時,不是大伯一家人反對,就是沒人敢娶母親,因為我家的擔子太重了。后來,有媒人介紹了現在的繼父。母親看他為人憨厚,也很關心我們,而且大伯他們也同意了——主要是見母親一個人帶著我們太不容易。從此,家庭重擔就落在繼父的肩上,這擔子一挑就是30年。打我記事起,繼父和母親就沒吵過架,更沒打罵過我們。我只記得,年幼的弟弟是騎在他肩上長大的。起初,我并不喊他“爸爸”。第一次喊父親,是上二年級的時候。當時我不小心把同學的頭碰破了。同學的家長來了,繼父也來了。老師給同學包扎了頭,繼父連連給人家道歉。當時場面把我嚇壞了,一個人靠在墻角抹眼淚。這時,繼父走過來,摟著我語重心長地說:“沒事了,沒事了,以后可得注意點,傷到誰也不好的。 ”繼父領著我的手回家了。那一刻,我感到好溫暖。
??? 上世紀90年代,父母在老家種地。繼父偶爾外出去打打散工。記得繼父說過,他不能去遠的地方打工,因為放心不下家里。長大后我才明白,他是放心不下家里的我們。
??? 弟弟上學那年,繼父帶著我們一家來到縣城定居。繼父沒日沒夜地打工,白天在廠里上班,晚上去當搬運工。還去打掃衛生,什么臟活累活都干過。為貼補家庭,母親也找了個打零工的活。后來,我上完初中,又上了技校。畢業后分配到工廠當了工人,弟弟當了化驗員。 20多年來,繼父沒有一天停止過奔波,直到我和弟弟都成了家。繼父沒文化,但他知道有家不遠行;繼父沒技術,但他用羸弱的雙肩擔負了責任,給了我們一個溫馨而完整的家。
??? 在我成家時,母親告訴我們:“你父親真的不容易。親戚朋友有個啥事,他都跑到前頭。為了你倆,你父親連個自己的親生孩子都沒有……以后你們可得孝順他。”我們都哭了,抱住了深明大義的父親。
??? 有一次,父親生病住院。我們守在父親身邊,他卻一直催著我們回去上班。雖然父親身體沒大礙,但我們就是不肯走。同病房的人都說父親的命真好,有這么孝順的孩子們。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這是我們的繼父,更不知道繼父為我們而經歷的苦難和辛酸。
??? 現在父母都60多歲了。但還是閑不住。父親又騎著三輪車賣起了菜,母親則幫我們帶孩子。我們知道,父親對家庭勞苦功高,我們就是給他再多的金錢和物質回報,也代替不了這些年他的辛勞和付出。
??? 每當看到衰老而又慈祥的繼父,不,是父親——風風雨雨中,幾十年如一日地操勞、恩重如山的老父親,我們都心中充滿了尊敬、依戀和感恩。父親,我們一定給您一個幸福的晚年,我們都是您的親生孩子!
□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