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俊青
??? 休班回家,看到婆婆家的屋子變了模樣,原來潔白的墻壁被幾幅色彩艷麗的年畫“霸占”,一走進去,金碧輝煌的,竟有了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熱鬧氣氛。
??? 說起年畫我不陌生。小時候過年,日子過得再清貧,爸媽在精打細算置辦年貨時,寧肯少買點肉,年畫都是必不可少的。
??? 記憶里,爸媽買年畫向來是“同途殊歸”、“道同而志不合”的。每每是相攜而去,到了市場就“分道揚鑣”各取所需了。爸爸喜歡文雅清秀的年畫,比如梅蘭竹菊的四豎聯,朱墨淡點,線條簡約卻意境深遠,再配以詩詞旁白,充滿了文人氣息。還有詩配畫,印象最深的一副是《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山清水秀,花開鳥鳴,栩栩如生。那副年畫就貼在我們小屋的墻壁上,每天睜開眼就忍不住想去摸摸那鳥兒的羽毛,然后把那首詩認認真真讀一遍。
??? 母親沒什么文化,但她挑選的年畫都有講究。比如鯉魚跳龍門,定是要貼到堂屋門板上的。還有雄雞報曉,就貼在窗戶斜對的墻上。一只渾身火紅的大公雞,站在石頭上引頸高歌,它的羽毛在清晨的微光里油亮生輝,活靈活現,仿佛可以聽得到它正在使勁地呼喚人們早起。母親最喜歡的當數戲劇人物年畫,貼滿了他們臥室的一面北墻,是每年必不可少的選擇。比如楊家將里的人物,過年時,晚上喝著茶,吃著瓜子,她就湊近年畫,跟我們聊起佘太君、穆桂英、楊排風等楊門女將的英勇善戰,楊六郎楊七郎的兄弟情深……然后一個個指給我們看。
??? 年畫買回來,貼年畫也是很鄭重的一件事。可不能小看這個環節,萬不是你想的那樣隨便拿一些花里胡哨的紙張去補住墻上的坑坑洼洼。縱然是小屋,土墻,母親也是虔誠地拿塊抹布,站到凳子上把掃過的墻面再抹一遍,然后必須再拉一個人過來幫忙貼畫,她則遠遠地站著,左看右看,高了低了地指揮著。年畫掛好了,母親再自我欣賞一番,方才滿意地點點頭,美滋滋地離開。
??? 年畫題材廣泛,色彩鮮明,氣氛熱烈歡快。以前,不管窮家富戶,每到過年都要在大門和廳房貼滿象征福祿壽喜、富貴吉祥的年畫,給新春增添了很多喜慶熱鬧的氣氛。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屋子都做了精心裝修,但仔細看看,那《花開富貴》里盛開的牡丹花,還有那《家和萬事興》里游曳在碧葉粉蕾間的紅鯉魚,跟滿屋子的現代家具一起,竟毫無違和感。
??? 年畫歷史悠久,但它傳承的不是書畫嚴謹的筆觸和色彩的協調,也不僅僅是年節一種五彩斑斕的點綴,它用最直白的方式,把人們身邊喜聞樂見的生活片段濃縮在歡慶的畫面中,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可以守住的甜蜜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