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工作,6月30日我來到武城縣四女寺鎮的呂莊子村。雖然叫呂莊子村,但村里沒有一戶姓呂。聽村支書說,這里解放前曾是城中呂姓財主的農莊,因此得名。
??? 時過境遷,舊社會的農莊在新中國變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文化村,出了不少“秀才”。“劉金忠老師也是我們村的人……”閑談中,村干部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再次勾起我對劉金忠老師的回憶。
??? 與劉金忠老師認識交往,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時,我不到20歲,是剛參加工作的小青年,他已是當地有些名氣的作家。有一天,他從陵縣(今陵城區)史志辦,到我所在的公社搜集文史資料。在公社領導安排下,我倆騎著自行車,前往一個叫“史觀寺”的村莊調研,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為什么叫史觀寺? ”“歷史上有姓史的嗎? ”“這里曾有寺廟?”……陪劉金忠老師進村入戶,看著他一家一家地認真詢問村里的“文化人”,仔細地記錄、整理、研究資料——一個熱衷文學、踏實質樸的作家形象,就此留在我的腦海中。
??? 后來,我們先后到德州工作,多有接觸。他還邀我到他簡陋的家中吃飯,談了很多文學創作的事情。一來二去,彼此逐漸熟識。
??? 金忠老師很鐘情家鄉,常常說起他是武城人,靠著刻苦自學、勤奮讀書,才走上了文學這條路,因此文中常含“鄉情”。作為同樣熱愛文學的人,我始終關注他的創作。記得他最早發表在《山東文學》上的短篇小說,是《運河邊傳來一陣陣漁鈴聲》。后來,他又接連創作了廣播劇《顏真卿》、長篇小說《故瀆》等作品,都源于對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均獲得文學界的好評。
??? 我喜歡他的這些作品,幾次想寫一點關于其作品的評論,但也許因想說的太多,反而筆下難成一言。一次,我們談及他的長篇小說《故瀆》,一同回顧和分析這本書對于運河歷史文化的挖掘、對風土人情的描寫、對人物的刻畫、對正義正氣的贊頌,很有知己之感,于是決心寫一篇評論文章。過了一段時間,他曾問過我:“文章寫得怎么樣? ”但我困于瑣事,還是交了“白卷”,至今深感遺憾。
??? 又過幾年,他飽含深情地寫了懷念原地委書記王殿臣同志的長篇報告文學《昨天的公仆》。在這部作品中,他用深厚的感情、樸實的文筆,記錄了一位忠于黨、忠于人民,勤懇工作一生的黨的優秀干部的光輝形象。一口氣讀完這部作品后,我總在想:文如其人,劉老師何嘗不是一位用文學作品謳歌黨和人民,贊頌時代進步旋律的楷模呢?
??? 忠厚誠實,待人和藹,勤奮敬業,樂于奉獻……這些都是金忠老師給身邊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不幸的是,這樣一位優秀作家,竟于去年病逝。
??? 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金忠老師為村里捐贈了一些書,建起了文化圖書室。村干部回憶,他在去世之前,曾把幾個孩子叫到身邊:“你們都已成家立業,我沒什么遺產,還有五六千元稿費,就不留給你們了。用這些錢買些書籍捐給村里,讓家鄉人學文化,豐富精神世界。 ”簡單的話語,即便通過旁人的轉述,仍然讓人不由得心里發酸、眼眶濕潤。這是多美好的人格和善良的心靈啊。
??? 毛澤東同志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我想,金忠老師的人格、心靈、精神是永恒的,他給社會、給人民群眾留下的文學作品,留下的精神財富同樣是永恒的。
□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