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亭亭 攝影報道
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宋官屯街道付莊小區,有這樣一對親如母女的婆媳:在媳婦忙事業時,婆婆辭去工作在家看娃做家務;婆婆病倒后,兒媳夜以繼日貼身照顧。如今,婆婆癱瘓在床四年多,兒媳張燕不僅悉心照料婆婆度過危險期,還負責起了婆婆的康復治療之路,擔起了掙錢養家的責任。對這一切,33歲的張燕說:“人老了病了,需要子女的關心照顧,讓婆婆高興,是我最大的快樂?!?br> “婆婆對我的好足夠我記一輩子”
2006年,20歲的張燕嫁入一個新家庭?;楹?,張燕和丈夫想做點小生意,于是婆婆、公公幫忙籌借了幾千塊錢,加上之前家中的存款,一個社區糧油店開起來了。隨后,張燕夫妻倆白天在店里忙生意,晚上就在店里住,公婆各自有工作,4個人各司其職。
2007年,一個新的生命走進了這個幸福之家。為了不耽誤張燕的事業,婆婆辭去了工作,在家中帶孩子,小兩口也搬回了家里住?!捌牌攀裁炊疾挥梦也傩模滋煳页鲩T,在店里待一天,晚上忙完了回到家就9點多了,婆婆會做好了晚飯等著我,直到我回家才開飯?!睆堁嗾f,撫養孩子和家里家務事都由婆婆干,甚至包括她和丈夫的衣服,也都是婆婆給洗干凈疊好。“基本上沒讓我干什么活,婆婆對我就像對親閨女一樣?!睆堁喔嬖V記者,婆婆的“大包大攬”,讓她覺得自己對這個年近50歲的老人有所虧欠。也正是如此,在幾年后婆婆病倒在床時,讓她覺得到了自己報答的時候,如同對待親生母親一樣悉心照料婆婆。
婆婆突然病倒夜以繼日悉心照料
在婆婆病倒前,“家和萬事興”是這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小兩口負責掙錢養家,老兩口帶孫女干家務照顧家庭,一家人幸福又和睦,經過幾年的打拼,這個家越過越好。
天有不測風云,2014年3月18日晚上,在門市上忙碌了一天的張燕提早回家?;丶液?,婆婆已經做好一桌飯菜,正當她走進廚房準備拿餐具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婆婆倒在地上的聲音。
婆婆突發腦出血,送進了醫院的重癥監護室。為了能讓婆婆早日康復,張燕關了經營多年的店鋪,和丈夫一起日夜照顧婆婆。婆婆病情很重,在重癥監護室治療了一個月才脫離了危險期。轉移到普通病房后,婆婆全身插滿了管子,每兩個小時要吃一頓飯、翻一次身,粥、雞蛋、蔬菜、水果、牛肉、海參……為了讓婆婆補充營養,每頓飯張燕都先咨詢醫生,換著花樣做。婆婆只能吃流食,張燕就買了豆漿機和料理機,把食材打成汁,一天12次進食,全都需要依靠她手中的針管打進去,一天下來,她已經記不清要抽拉針筒多少次了。
為讓婆婆盡快康復每天定時按摩
除了負責婆婆的飲食,張燕每天還為婆婆擦身翻身,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堅持著,持續了近2個月,婆婆終于度過了危險期。然而,后期的康復治療之路更加艱辛。
“婆婆病情穩定后,我們把婆婆轉移到康復中心,但康復中心的治療節奏太快,為了更好地照顧她,我學習了康復治療方法?!睆堁嗾f,她在康復中心邊照顧婆婆邊學習康復治療方法,等完全掌握之后,婆婆身上的管子也拆了,可以回家繼續療養。張燕每天在家中定時給婆婆按摩,并鍛煉身體?!爸灰兄谄牌趴祻偷?,在家里能用的儀器我們都買了,相信經過日復一日的練習,婆婆會越來越好?!?br> 現在,婆婆已經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吃飯,還能聽懂別人說話,記憶力也不錯,能夠慢慢與人交流?!坝行┦挛覀兌纪?,婆婆還記著。”張燕說,有時,她看到婆婆艱難地練習會很心疼,便問婆婆:“你累了嗎?渴了嗎?”這時,婆婆都會搖搖頭。
如今,婆婆的情況已經穩定,張燕便白天開門市,晚上回家照顧婆婆。張燕每天店里家里兩邊跑,多年的忙碌生活讓她看起來比同齡人多了成熟與責任,眉角上也多了幾道細細的皺紋。可對于這些,她從不抱怨,“其實我做的并不是太好,但我會努力做到更好。人老了病了,需要子女的關心照顧,我們拿出自己的全部真心去對待老人,讓她高興,這是我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