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鼎先生簡介:
曹鼎,男,1936年出生,江蘇淮安人。教授,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上世紀60年代初,任職于福建泉州華僑大學。1971年,執教于德州師專,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學、古代漢語,任中文系系主任一職。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貢獻津貼,1994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二等獎”。
我1984年到中文系工作時,曹鼎先生是系主任,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他一直是我眼中的領導、前輩,這種關系定位就決定了我對曹鼎先生的仰視目光,也覺得他對我的要求與指點是天經地義的。
在我工作的最初十年里,六次得到曹鼎先生以系主任的名義頒發的教學工作獎:“課堂教學受同學歡迎獎”、“進修成績優良獎”等,今天看這些獎項,似乎有些巧立名目,但對一個剛上路的年輕教師,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在關注你的每一步,這些名目就是一個個路標。
1990年前后,曹鼎主任在中文系推出一項教研活動,每位青年教師每月提交一篇500字的教研文章,刊印之后在系內交流。由于疏懶,這500字便常常被束之腦后,過了交稿日期,便會在信箱里收到曹鼎先生的親筆信:“上下五千年,五百字最難”,信封是用印刷品的背面自己糊的,郵票是曹鼎先生自己畫的,收信人的名字下用紅筆標注,雅趣與督促一起到來,文債便無法再欠。被逼之下的思考與文字,后來慢慢地衍生出了教研文章、教研課題。
在我工作的第二個十年,曹鼎先生對我也有了新話題:“你要兩個文明一起抓,教學科研雙發展”,話有些調侃的意思,但切中我的短處,之后便常常聽到“兩手都要抓”的高論。不想總以尷尬的狀態與曹鼎先生見面,便硬著頭皮開始了最初的研究,論文形成之后,交給了曹鼎先生,曹鼎先生并沒任何表示,不久之后,便由曹鼎先生推薦刊發了,我的忐忑也慢慢變成了自信。
1996年曹鼎先生退休了,見面也就少了,每次見面,話題很多,中文系總在這些話題中時隱時現。去年,中文系資料室收到了由李升民老師轉來的曹鼎先生饋贈,有曹先生的平生藏書,有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珍貴版本,也有曹鼎先生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著作;還有自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后歷屆學生的畢業照、教師學生各種活動的照片。今年,德州學院迎來了四十歲生日,中文系建系也四十年了,為了校慶,我們開始梳理資料。這些年我們一直以規范管理為名,好像馬不停蹄地超前奔跑,回頭看時,很多東西被忘掉了,這時我們想起了曹鼎先生贈送的那一批資料中有一摞油印資料,打開看時,有《1985-1995中文系教學工作獎匯編》、《中文系人文考察報告》等,有一本《歷屆學生簡況》,讓我們如獲至寶,小冊子記錄了從1971年建校到1992年各級各班的情況,從團支部班委構成、班級特點,到學生特長,話語簡約,但內容珍貴,如寫到84級一班:“李傳金的散文《花的思索》獲全省大學生文學創作一等獎。1985年5月,梁麗在全省大學生運動會上以4.34米的女子跳遠成績,創造校記錄”。寫到86級一班:“學習成績突出,獎學金占系三分之二。劉寶良、文東河連獲四個學期班級學習一等獎”。
看到這些,那些已被淡忘的面孔鮮活起來,那些走遠了的歲月也被喚回,曹鼎先生治史的精神和超前的思維讓我由衷地敬佩。做為曹鼎主任的繼任者,我不再覺得一切天經地義,我很慶幸,我很幸運,遇上這樣一位前輩。
□德州學院中文系系主任 姜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