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劉福田8歲喪父,靠祖母李氏做針線活為生,少年時念了幾年書。他天資聰明,勤奮好學,還練就了一手好字,十里八村請他寫毛筆字的人很多。據(jù)說,父親在清末科舉時曾中過秀才,但由于家道貧寒,僅靠祖母做針線活收入,在他十幾歲時就毅然辭學回家。
為了生計,父親和祖母干起了蒸窩窩頭的小生意。在舊社會,老父還曾給地主老財家干過活,也曾被日軍抓去當過勞工和壯丁,受得苦和罪是很難想像的。
在災荒年,老父帶著母親和年僅6歲的哥哥闖關東,在逃難路上又被抓去當了壯丁,老父設法逃出了虎穴,又帶上家眷逃難到了東北。
解放后,老父積極入黨,并當上了南關村會計,誰家紅白事都少不了他,不管誰家有事,無論大人、小孩子招呼他一聲,他一手拿著毛筆、墨盒,一手提著茶壺步行到該戶上記賬、寫對聯(lián)。
老父一生還善結朋友,在過去艱苦的歲月里,他的朋友經(jīng)常拿著紅紙到家中請他寫對聯(lián),然后到街上賣點錢養(yǎng)家糊口,老父對他們都是熱情接待。老父養(yǎng)我們8個孩子很不容易,特別是在上世紀60年代生活困難時期,為了讓我們吃飽,他每頓飯都是讓我們先吃,父親因為頓頓飯都吃不飽,餓暈過多次。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jīng)20年了,追憶起他和我們弟妹之間的點點滴滴,更加敬仰他的坦蕩胸懷,更加佩服他的聰明才智,更加懷念他給予我們兒女無私的愛,更加懷念與老父共同相處的美好時光。
老父是我們的楷模,是我們的導師和做人的榜樣,我們一定秉承他的意志,將他的精魂萬古流芳、世代相傳。
□劉朝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