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學了魯迅的散文詩《雪》,其中對孩子們塑雪羅漢的描寫,又勾起了我對雪的向往。我生長的東莞,正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暖國”,這兒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所以我從來沒有見過雪。
對雪的印象是從電視中得到的。小時候,我在電視上看到人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便從陽臺上的雜物堆里找來一些泡沫盒,又是剪又是掰地將它們弄成小顆粒,把它們拋向空中,輕小的泡沫顆粒在客廳飛舞。我在“雪”中笑了,笑得那樣開心!“雪花”落在了沙發、電視機和地板上,媽媽一邊打掃一邊數落我。我問媽媽:“什么時候帶我去看雪呀? ”媽媽說:“等你長大些再去。 ”我便一直等著,等著自己長大的那一天……
稍大一點的時候,我又從爸爸對雪的講述中加深了對雪的印象,強化了對雪的向往。十八年前,爸爸出差到北京的時候第一次看到了雪。他在麥當勞的門口看到老人為孫兒擦去頭上的雪花,情侶相互拍著對方身上的雪,然后一起走進溫暖的店鋪,頓時有一種溫馨的感覺,渴望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家庭。要知道,爸爸那時還沒認識我媽媽呢。
在我快念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終于等到爸爸媽媽帶我去北京的一天了。可是那次我沒有看到雪——只看到了雨中的近春園和霧里的未名湖。望著那誘人的荷花,我心里想,當我下次站在這里的時候,可能看不到這紅花綠葉,卻一定可以看到我向往已久的美麗的雪景。
其實,令我向往的雪景,不只是近春園和未名湖的。早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每逢假期,媽媽都盡量帶我出去旅游。在杭州,我看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時候,卻在想象西湖的雪景;在武漢,當櫻花盛開的時候,我看到的卻是滿樹的雪花;在上海,當火樹銀花般的節日禮燈閃耀的時候,我在憧憬雪中城隍廟的芳容和嬌態;甚至在廣州,望著從高大的木棉樹上輕輕飄落的棉絮,我也會想:要是這兒也會下雪,該有多美呀……
我確信,雪是能給人豪情,催人奮發,令人自信的。不然,毛澤東寫雪的時候為什么會生發“江山如此多嬌”的情懷呢?今年,我將滿14歲,正式邁進少年時代。看來,我在童年時代是無法看到雪了,但我會以一顆童心,真誠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葉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