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武城農民織布。
1890年,德州農民在漿線。
20世紀初,德州農村人們的衣服幾乎都是用自家織的土布做的。
??? 土布即現在人們所說的粗布,是解放前大多數農民和城市貧民的主要服裝面料。??? 德州是著名的棉產區,用棉花紡紗紡線織布歷史悠久,由此衍伸而來的土布制作成為當時農民的一項重要副業收入。當時,周圍各縣和城郊的農民手工紡線織成布匹,多運來德州銷售,除供德州本地居民穿用外,還行銷魯南、東北等地。
??? 土布的制作工藝非常繁瑣。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要經過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染、沌線、落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織布、了機等大大小小70多道工序。
??? 老照片記錄下來的就是土布制作工藝中兩道主要的工序——漿線和織布。漿線是織布前的準備工作,事先在鍋中熬好米湯或面湯,將梳理好的棉線放在鍋中浸泡約15分鐘,撈出后掛在木架上,下端串上木棍,把漿湯擰出然后晾曬,曬的時候要不斷地拉緊抖動,避免線粘連在一起。織布時,女工坐在織布機上控制腳蹬和梭子,將經線緯線反復交替,織成布匹。
??? 解放前,德州土布市場繁榮,最早的時候設在線市街。 1937年后,土布市場連同估衣市一并遷往馬市街以南,也就是現在的汽車站附近。
??? 德縣解放后,政府大量收購白布和紫花布以供應軍隊及干部穿用,土布市場開始沒落,至1953年糧棉油統購統銷后,土布市場逐漸消失。
□本報特約撰稿人 王德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