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鄉陵城區有座橋名曰鳳凰橋,它歷經半個多世紀,飽經滄桑。鳳凰橋留給我太多的回憶,兒時橋上捉蝦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那天,格外的藍;那水,格外的清;那蝦,更是剔透晶瑩。
??? 上世紀60年代末的家鄉物資貧乏。記得那年夏天,雨下得特別大。我和小伙伴們都興奮不已,因為可以去村前的小河里玩水了。一旦被父母發現,少不了嚴厲的呵斥,但我們還是抵抗不了捉蝦的誘惑。
??? 捉蝦是需要引食的,蝦對肉腥味尤為敏感。但在那個年代,人們想吃肉都得等到過年或有婚嫁大事方可。于是,我們幾個男孩子商議后直奔鄉里的食品廠盯守。一發現從下水道里沖出肉沫或骨頭之類的,我們就撿起來拿回家里備用。捉蝦的工具是奶奶養雞崽用的雞籠,雞籠是上口小,肚子大的器具,小蝦鉆進去是不容易出來的。
??? 傍晚,我拿著放上骨頭的雞籠直奔橋頭,站在橋上用繩子把雞籠放到河水里,等著 “甕中捉蝦”。一次次提起雞籠,竟然連一只小蝦也未捉到,心里很是失望。仔細一想,可能是雞籠里的骨頭泡水多次、已嗅之無味的緣故。眼看天色已黑,自己索性順著橋墩下到河里用手捉蝦。我清楚地知道,小蝦喜歡依附在建橋的磚縫里。真巧,居然用手摸到兩只!小心翼翼地把他們捧回家,放在盛滿水的玻璃瓶中,可愛極了!蝦是越養越小,但我依然堅持著。它陪伴我畫畫做作業,給了我無盡的快樂。
??? 而今,已兩鬢斑白的我站在橋頭望著琳瑯的商鋪,心中悵然。再不見往日的碧水藍天,更無法重溫捉蝦的童趣,兒時這里發生的一幕幕又涌上心頭。
□楊新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