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不斷完善服務機制,搭建服務平臺
俯瞰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記者路龍帥攝
企業員工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檢測產品。 記者路龍帥攝
天川精準醫療科技工作人員在進行產品實驗。 記者路龍帥攝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黃曉龍通訊員范帥
“剛拿到營業執照,現在正在對接裝修公司進行廠房施工,預計年底投入運營。”7月26日,在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德醫智能科技(德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宏偉介紹。
德醫智能科技(德州)有限公司致力打造基于中醫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醫療平臺,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與中醫傳統診療技術相結合,實現對患者精準對癥下藥。目前系統已經過眾多國內知名中醫專家的試用與驗證,對數百名實例病癥患者進行了診療,達到較高的診斷準確率。
作為我市融入京津協同發展、建設創新型城市而建設的綜合性創新創業園區,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自2018年建成投用以來,著力搭建全市范圍內創新創業生態洼地和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截至今年6月,園區引進雙創孵化機構7家,累計引進孵化項目497個,在全市范圍內實現產業化項目29個,目前還有346個項目在園區內繼續孵化加速。2020年園區實現總產值6.1億元,利稅5100萬元。
完善機制 搭建平臺引“鳳”來
7月23日,在山東英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緊張生產。英望科技原總部位于深圳,主要從事手機及周邊配件研發生產和新零售,旗下擁有獨立品牌手機,在新興市場頗受歡迎,產品銷往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3月2日,山東英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區取得營業執照,公司落戶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同時將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轉移至經開區,這標志著該公司總部已從深圳遷移到德州。
作為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緣何“心儀”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
“這里的區位優勢、園區定位,服務質量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公司董事長黃子愷坦言,2019年底,他先后前往四川、湖南、江西等地進行考察,來到德州后,他改變了往日對內陸城市的印象。“園區北靠京津,南接長三角,高鐵、高速等交通便利,不用擔心供應商運輸。而且,園區周邊集聚了像有研半導體和威訊電子等行業內的世界級龍頭企業,信息技術產業也具備一定基礎。”黃子愷說。
“以高質量項目引領園區高質量發展,我們堅持高點定位,全力打造國家級創新創業、產業孵化、產業發展、科技金融創新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德州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董事長毛福杰表示,園區對每一個項目進行綜合考量、嚴格篩選,確保了入園企業的高質量、高起點。
在中國華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負責人田明超看來,相比傳統的孵化器,這里打破空間、功能、內容上的封閉單一。“來到園區2年多,我們切身感受到園區既是創業園,也是個溫馨的生活園區,我們足不出園就享受到了保姆式服務、拎包式入駐、全鏈條式促進,為公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田明超說。
毛福杰介紹,園區將A座30000多平方米的整棟樓宇建成綜合服務樓,引進財稅、法務、人力資源、銀行、基金、咨詢等各類第三方服務機構73家,建設“一站受理式”綜合服務大廳,園區統一購買第三方服務,入孵企業免費使用;設立了工商和稅務的自助辦理微廳,企業足不出園可以辦理從工商注冊到人員招聘到稅務申報等90%以上的業務;園區投資打造的集成電路模組測試、大數據存儲與運算等5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業務已覆蓋德州市,正快速向天津、濟南、濱州、衡水、滄州等周邊地市擴展業務和影響力。
此外,園區引進的7家雙創孵化機構優勢互補,搭建起一套比較完整的企業早期培育孵化機制。
延鏈補鏈 精心培育助成長
“這個小東西是電子雷管延時控制電路模組,每一發都有一個芯片,僅有0.35毫米乘以0.1毫米大,卻集聚了很高的科技要素,雷管爆破時間間隔最小可達1毫秒,相當于為超大規模的電子雷管安上‘發動機’和‘安全鎖’,這項產品創下了2個國內第一。”在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內的德州鯤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龐新介紹。
鯤程電子技術研發涵蓋微電子、通信、儀器儀表、互聯網等多個領域,生產的單片機產品集成電路,主要應用于民爆行業產業升級中電子雷管芯片及控制系統。3年前,鯤程電子還是個初創企業,沒有場地沒有資金,僅有8名技術人員組成的創業團隊。到今年6月,公司員工已發展到230多人,累計實現產值4億元,累計繳稅近2000萬元。
從剛落戶時的“雛鳥”到如今成長為展翅的“鯤鵬”,龐新在提及企業快速發展的“秘訣”時表示,搶抓國家戰略機遇的同時,園區無微不至的幫助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我們一開始在行業內定位不算高,但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需要在此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身,實現全方位發展,遂決定把研發中心與工程中心向德州遷移,高創中心向我們投資150萬元天使資金,幫助企業度過了最艱難的初創期。”龐新說。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園區還有很多像鯤程電子一樣的集成電路企業,在完成生產環節后,需要天南地北地找檢測機構,于是園區投入300萬元建立了集成電路模組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園區內的企業都可以租用場地和設備。同時我們還開辟了公共環境實驗室,企業在同一棟樓里就可以完成環境測試。”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高創中心企業服務部主任張衡說。
此外,基于企業延鏈補鏈訴求,小尺寸專用芯片貼片量越來越大,園區出資880萬元,投建了小尺寸集成電路貼片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生產的芯片在首道工藝環節后可直接回到德州園區,完成貼片、芯片測試及后端自我加工的全系列流程。目前,平臺已完成各地初創團隊貼片業務65批次。
同樣感受到園區“家人”般關懷的還有楊丹紅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楊丹紅,2018年,在園區創辦了山東科宏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醫療用品研發、生產、銷售。
公司成立后,楊丹紅面臨一個“頭疼”的問題:“運營公司科研只是一個方面,還會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商業事務,例如投資人關系、市場營銷、供應鏈管理、合規法務等等。完成這些事務所需的經驗往往是我們科研人員的‘短板’。”經驗不足往往導致低級錯誤或浪費大量時間,而且繁雜的商業事務會分散科研人員的大量精力,進而影響他們本應做好的研發工作。
針對楊丹紅的困惑,高創中心也有著一套成熟的解決方法。“我們對企業實施代運營模式,即由我和高創主要工作人員擔任公司總經理、財務、人事總監,無償提供此類內容幫助指導,直到企業建立完善的體系。”毛福杰介紹。6個月的代運營期間,在高創中心工作人員積極努力下,不僅帶出了一個成熟的企業管理團隊,還解決企業信貸問題。截至目前,公司已實現產值約500萬元。
靠前服務 幫辦代辦環境優
細胞產業是生物醫藥產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是未來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內的山東天川精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聚焦細胞產業的公司。
據山東天川精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晉宇介紹,公司匯聚了一支國際化科技創新研發團隊,擁有博士9名,自成立以來,天川精準醫療每年都會承擔多項德州市企業研發項目,他們建有山東(德州)人類遺傳資源細胞庫、德州(天川)區域細胞制備中心、德州市干細胞與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干細胞與免疫細胞技術開發中心,可為各研究機構/客戶提供可靠的細胞相關產品與服務。
在企業落戶園區之前,樊晉宇已在廣州考察多次,為何最后放棄一線城市布局的初設目標,開啟了在德州的創業之路?“除了政策,在考察時我們得知,園區可提供全程全部代理代辦,企業只需要出具相關的基礎資料,其他程序全都是由園區委托第三方機構或者園區直接派出人員辦理。”樊晉宇說。
園區從產業項目有意向開始,幫代辦員就主動指導企業準備申報材料,全程跟蹤審批進展,及時向企業反饋項目辦理情況,為企業提供“保姆式”貼心服務,期間幫代辦員還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需求從項目申報全流程角度出發,為項目量身定制個性化申報流程圖和申報進度計劃,幫助企業把握項目申報進度,讓企業少走“彎路”。
在幫辦代辦的同時,每周五下午,園區都會舉辦“周末約茶”活動,每期一個主題,創業者說出自己的思想困惑或企業需求,專家給予現場指導。“周末約茶”活動已經連續舉辦70多期,企業家們一起提訴求、談項目、撞思想,這也成為了科技企業的“共享集市”、部門梳理需求的“素材庫”。
在暢通對接企業需求方面,自去年11月起,園區開始每月舉辦一次冷餐會,集聚“政產學研金服用”等創新要素,區內企業、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金融機構、服務機構齊聚一堂,搭建思想碰撞、信息交流、思路互動的平臺。“參加‘冷餐會’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種形式不同于座談會,大家在放松的狀態下暢所欲言,進一步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山科(德州)科技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正杰說。
此外,園區每年舉辦一次優秀創業項目評選,評選金種子企業6家、雛鷹企業6家、優秀畢業企業3家,分別給予價值2萬至5萬元獎勵。如德州堯鼎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2020年園區金種子項目,獲得價值5萬元的法律、人力資源、財稅代理服務以及價值5萬元的各類申報第三方中介服務等。
“目前,園區已經開始由創業孵化為主向綜合性金融服務、科技人才服務轉型,在未來3年內將打造成為兼容孵化加速、上市企業培育、金融科技融合的全新載體,為全市創新創業工作貢獻力量,為全市產業發展源源不斷地培育優質企業。”毛福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