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高創中心搭建五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德州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
▲工程師在集成電路模組測試公共服務平臺設定貼片程序。 記者李榕攝
記者本報記者李榕本報通訊員趙慶川范帥
隨著全市疫情傳播風險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里的企業開足馬力,加快新產品的創新研發,位于園區內的五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也日益繁忙起來。“現在足不出園就能完成新產品的檢測,降低了研發成本,縮短了研發周期。”德州市航星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春意說。
近年來,德州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簡稱德州高創中心)通過搭建集成電路模組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大數據存儲與計算公共服務平臺等五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園區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專業化服務,初步形成了涵蓋企業創業創新各個環節的全鏈條公共服務平臺體系。數據顯示,目前累計服務130余家企業,幫助企業節約各類成本2600余萬元。
立足重點產業構建產業轉化鏈條
將集成電路模塊放置在高低溫實驗箱,檢測產品是否耐高溫、耐高濕;5分鐘內切換室溫-45℃~85℃冷熱交替,連續10小時,檢測產品是否耐冷熱沖擊……3月30日,在德州高創中心集成電路模組測試公共服務平臺,檢測人員正在為初創企業提供檢測服務。
“德州高創中心是經開區管委會下屬國有企業,負責為初創科技企業、科研機構和科技人才提供創業創新綜合服務。”德州高創中心董事長毛福杰介紹,在前期調研中,他們了解到,初創型“專精特新”小微企業在發展中面臨諸多技術難題,如一些產業的配套技術服務能力薄弱,不能滿足突破行業發展共性的技術難點的需要;特別是這類企業缺少高端的專業實驗室,產品要獲得市場準入,缺乏專業的檢測和認證服務等。“我們搭建五大平臺的初衷,就是幫助企業規避技術風險、降低開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加快企業創新發展。”毛福杰說。
基于此,德州高創中心投資2000余萬元,分批分期建設五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包括集成電路模組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大數據存儲與計算公共服務平臺、環境檢測平臺、新材料研發檢測平臺、醫學物理與健康設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平臺通過現場檢查、實時檢測、實用性技術培訓等方式,免費為企業新品開發、新技術研究提供多種技術服務。“以集成電路平臺為例,我們先后建成一期物理測試平臺和二期小尺寸專用芯片貼片線,園區企業可在同一棟樓里完成測試服務。后續還將建設三期電子檢測平臺和四期小尺寸專用封裝實驗服務平臺,實現集成電路模組產業后端全鏈條服務。目前,該平臺已完成50余家企業、近百批次初創團隊集成電路產品的測試和實驗。”毛福杰說。
五大平臺是經開區打造產業新生態的關鍵性舉措。“經開區是支撐德州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五大平臺的搭建正是立足德州市的產業布局,主要服務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我們的思路是,通過打造公共開放協同創新的五大平臺,以系統的生態化的思維,來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技術轉化短板。”區科技創新部部長趙興說,五大平臺構建起了從研發、孵化、轉化到大規模產業化的完整鏈條,發揮了科創資源富集的優勢,滿足了各個發展階段的企業需求,為推動高端產業集群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服務130余家企業節約成本2600余萬元
近日,利用集成電路模組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園區企業德州鯤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鯤程電子)完成了新一代電子雷管延時控制電路模塊的全套測試,即將推向市場,可用于礦山、小斷面等磁場復雜環境下的爆破作業。
鯤程電子是一家專業從事物聯網控系統研發的高科技型企業,技術研發涵蓋微電子、通信、儀器儀表、互聯網等多個領域,核心產品包括數碼電子雷管專用控制芯片、數碼電子雷管專用起爆系統、民爆物品安全監管平臺等。“我們一共經歷了26次產品迭代,每次產品迭代至少需要50余次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對我們免費開放,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產品研發效率,每年能節省各類成本1200余萬元。”鯤程電子技術部高級工程師王超說。
山東美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則受益于該中心搭建的大數據存儲與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此前每年需要儲存費用20余萬元,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長,自建儲存平臺所需的設備、人員投入每年將達上百萬元。”據公司總經理馮凱介紹,該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新能源、能源互聯網和微電網的核心技術開發、系統集成等的領先企業,有大量的數據需要存儲。了解到企業需求后,園區大數據存儲與計算公共服務平臺免費為企業提供全套的數據存儲、運算等服務,企業不必自建存儲運算服務器。馮凱直感慨:“真是幫了大忙!”
“平臺的建立,為更多具有創新性、發展前景廣闊的創新創業企業降低了前期的資金投入,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對進一步擴大創新創業團隊的引入,逐步完善相關產品產業鏈起到很大的助力。”毛福杰說。目前,五大平臺業務已覆蓋德州市,正快速向天津、濟南、濱州、衡水、滄州等周邊地市擴展業務和影響力,累計服務企業130余家,幫助企業節約各類成本2600余萬元。
形成產業新生態不怕企業不來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搭建五大平臺,形成產業新生態,進而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吸引優質企業、優秀人才落戶經開區。
“五大平臺為企業技術成果轉化提供了基礎支撐。我們就是要創造好的土壤生態,好苗子來了才能待得住。”采訪中,毛福杰頻頻強調產業生態與企業發展的關系,“產業生態就如土壤,形成產業新生態,不怕企業不來。”
目前,德州高創中心依托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已引進鯤程電子雷管芯片、天川精準醫療、地平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成果轉化項目497個,其中80%來自京津地區,獲得省部級以上支持的項目31個。先后有49個項目孵化畢業,在全市范圍內落戶實現規模化生產。
“目前,經開區形成了空間相對集中、服務集聚的創新服務綜合載體,高質量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速成型。”趙興說,下一步,德州高創中心擬與齊魯工業大學共建核醫學技術轉化中試基地,承接齊魯工業大學相關的技術轉化,為齊魯工業大學的技術成果提供市場化的實驗平臺。在未來3年內,園區將打造成為兼容孵化加速、上市企業培育、金融科技融合的全新載體,為全市創新創業工作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