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德州以天衢新區為支點,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打造橋頭堡 鏈接主引擎
俯瞰山東華創融盛展示有限公司
有研12 英寸硅片生產車間
天川精準醫療工作人員檢測產品質量。記者路龍帥攝
英望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記者劉瀟通訊員韓哲夏貞寶
背靠廣袤的齊魯大地,北望京津,德州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2011年,京滬高鐵的開通,讓德州進入了北京1小時都市圈。
2015年,德州作為山東省唯一,被列入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成為整個山東對接融入京津冀的前沿陣地。
2021年,省委省政府明確,在德州建設省級新區天衢新區,建設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打造對接京津冀產業協同先行區、成果轉化先行區、服務保障先行區。
是機遇,是責任,更是沖鋒號、動員令。2022年,德州舉全市之力,高起點規劃,全面啟動天衢新區建設。短短一年多,新區全面起勢,公共預算收入增幅、稅收占比、進出口總量多項指標全市第一。依托天衢新區這一橋頭堡,德州全面精準對接、主動深度融入,在科技協作模式創新、產業協同發展、綠色食品供應、多元人才互通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了創新鏈產業鏈資源鏈與京津冀地區深度融合“一條龍”。
創新協同深度融合
12月12日,走進山東博德醫藥研究院,各類高能級創新平臺“一應俱全”,成為助力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在這些平臺中,今年新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含金量”最高。
北方工業大學教授朱遠志院士是工作站的“核心人物”,在生物材料領域有著豐富研究經驗,也是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北京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今年4月,博德醫藥研究院與朱遠志以“皮膚保濕醫用新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為課題,申請院士工作站,于6月完成備案。有了強大后盾,研究院在平臺建設上不斷發力,先后設立了德州市牛蒡多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德州市組學技術與健康工程研究中心、生物醫藥新型制劑德州市工程研究中心3個市級平臺。
建科研平臺的最終目的是為產品賦能。“從一開始,我們合作的初衷就是新品研發。研發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每一次問題的解決就是一次創新、一種提升,從而幫助我們創造的產品種類更豐富、性能更優越。”博德生物技術(德州)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超杰介紹,公司于2015年落戶天衢新區,與博德醫藥研究院同屬博德生物集團,研究院統籌集團優勢資源,助力企業走專精特新路線,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載體。“院士工作站建立后,為企業帶來了新契機,眼下,我們正在加緊建設博德生物大健康產業基地、牛蒡種植基地,預計今年產值達8000萬元,帶動農戶創收500萬元。”
人才引進與平臺建設相輔相成,均屬于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的關鍵要素,眼下,以人才為硬支撐,德州形成了聚集項目、技術、資金的三類平臺矩陣,具體包括科創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創新創業孵化載體。
山東省重點實驗室是全市以產業主導,攜手京津冀企業打造的另一種科研平臺載體。自2021年底獲得籌建批復后,山東省硅單晶半導體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備受外界關注。“實驗室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擔任帶頭人,擁有研究人員50余人,博士占比64%。因依托企業而建,實現了內部與生產銜接、外部與地方院校合作的產學研模式。”山東有研總工程師肖清華稱,硅材料技術的研發,涉及了晶體生長、切割、研磨等多項關鍵技術,“硅材料直徑越大,對技術創新的要求就越高。最近在實驗室助力下,我們的12英寸大硅片生產技術剛剛突破。”
設立院士工作站、打造省重點實驗室并不是融入京津冀的“偶然現象”。此前,為搶抓北京第二批央企疏解有利時機,德州啟動了對接央企強企、科研院所、院士人才團隊百日攻堅行動,扎實推進縣市區與京津地區開展對接合作,一系列出圈動作“破殼而出”——與有研工研院簽約,建設先進電子材料、特種加工技術與裝備、有色金屬結構材料、新能源與生態環境“四大中試基地”;積極對接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全力打造雁棲湖基礎制造技術研究院分院項目;繼德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應用研究院揭牌后,省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協同創新基地、集成電路創新應用中心落戶。
為強化人才保障,德州還印發了28個配套文件,護航“黃金30條”,打破地域、身份、學歷界限,不拘一格用人才;出臺《關于創建魯北人才改革試驗區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為創業者提供廣闊平臺;與京津冀多市簽訂《京津冀協同區域人力資源發展框架協議》,與多家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簽訂落地意向協議,評選德州“假日專家”262名……
全面對接融入京津冀,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是重中之重。“平臺和人才是聚集科技要素資源、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智力支撐。像我們建成的10萬平方米的京津冀協同產業轉化基地,就有市級以上人才平臺載體418家、市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認定人才559人。”德州市委常委、天衢新區黨工委書記祁小青說,當下,德州推動構建了校企合作、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人才智力共享共用、對接交流多方聯動四大體系,形成了“研發在京津、智造在德州”的科技協作模式。
產業協同精準發力
德州堅持重點突破、深度融合,圍繞集成電路、生物制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積極推動與京津冀區域產業互聯、政策互通、資源共享、平臺共建,構建了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共同打造了12大主導產業集群。
近日,在泛半導體行業用潔凈閥件材料項目建設現場,施工人員爭分奪秒、干勁十足,全力沖刺提進度。該項目是有研集團在德州投資的第7個項目,總投資1億元,主要生產泛半導體用高潔凈閥門,預計可形成每年10萬臺的生產能力,實現年銷售收入3億元。投產后,總投資近百億元的七大“有研系”項目全部落成。
從2013年威訊射頻集成電路封測項目繼北京亦莊后在新區建設了亞洲第2個生產基地,到2018年在北京引進有研集團8英寸硅片項目,再到今年總投資62億元的有研12英寸大硅片項目通線量產,10年時間,德州集成電路產業,實現了從“無中生有”到“多點開花”的華麗蝶變。目前,全市集聚集成電路企業121家,形成了“一核多元”產業布局,正在全力進軍國家重要的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我們專人專業專注集成電路一號產業鏈的裂變聚變,引入北京鏈主企業后,陸續實施了3個智能手機整機制造項目、5個手機零部件配套項目,打造了智能手機產業園,德州成為全省唯一同時擁有3家智能手機整機制造企業的城市。”祁小青說,近兩年,德州連續承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峰會,集成電路產業入選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市唯一,省委書記林武兩次來天衢新區調研該產業,并作出重要批示。
除了集成電路產業,德州還搶抓京津冀產業轉移溢出效應,積極承接高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不斷拓展發展新賽道:由北京央企中機寰宇公司投資建設的認證檢測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投入運營,同步建設的“國家新能源車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填補全省空白;北京氫普氫燃料電池電堆自動化生產線一期項目正式投產,是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大功率車載燃料電池電堆自動化生產線;北京華創融盛公司落戶新區后,創意空間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產銷兩旺,投資2.5億元新上智能制造中心項目……
北京華創融盛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業隱形冠軍,屬于高端裝備產業的代表企業,2019年,為響應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號召,公司從北京遷出,考察了周邊“一小時交通圈”的10余個城市,最終選擇落地天衢新區。“來到這里,僅用時179天,我們就完成了從拿地到建成投產的全部流程,以往至少需要2年時間。”項目負責人陳國慶感嘆說,“事實證明,來新區是正確選擇。入駐后,政府先后招引了4家相關配套企業,大大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在培植產業集群過程中,我們密切對接京津冀央企強企,大力培植環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一個個現代化主導產業應時而生。”祁小青說。僅今年以來,德州新增了京津冀深度合作企業44家,轉化京津冀科技成果21項,合作共建京津冀創新平臺30個。
為使企業留得住、待得好,德州還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入了京津冀國家級經開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合作聯盟,深入推進產業協同共建共享、政務服務互通互辦、“放管服”改革互學互鑒、人才干部互派交流機制,共梳理《天衢新區跨省通辦清單和全省通辦清單》89項,與滄州吳橋縣、衡水景縣等多個地區完成“跨域通辦”協議簽約,有效解決企業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難題。
資源協同加速聯動
“我們有團隊常駐北京辦公,將從朝陽區和北京商務中心區最迫切需求入手,抓好對接支持,做到有求必應、積極配合、毫不含糊,集中優勢做好資源項目的引入和孵化,全力打造一個環京產業外溢優選地。”談及與北京兩個功能區達成合作,天衢新區駐京招商負責人吳金東信心滿滿。
此前,祁小青曾多次帶隊談判、接洽細節,才最終達成合作——1月12日,赴北京商務中心區交流對接;3月16日,邀請北京商務中心區相關負責人來新區考察;9月6日,赴北京中關村朝陽園管委會對接,重點圍繞“飛地”園區建設進行交流;10月23日,德州市政府同朝陽區政府合作框架協議、天衢新區同北京商務中心區合作框架協議在北京簽約。
以與北京商務中心區合作為例,該區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是1993年國務院批復的全國首個商務中心區,在世界商務中心區吸引力指數排名位居全球第7,去年實現GDP7079億元,占朝陽區60%,占北京市10%。“商務中心區與天衢新區作為兩地重要的產業功能區,雙方達成合作后,將通過打造‘生產飛地+’模式,促進金融、商務、科技等領域資源共享,加快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吳金東說,合作共建產業園是雙方合作的突破口和抓手,天衢新區作為有特色、有條件的園區重要承載地之一,眼下,雙方正在推動金盞國際服務合作示范區飛地園區項目的選址和籌備工作,爭取率先產生成果,發揮示范和集聚作用。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德州產業創新中心項目、新材料技術轉化基地項目、金盞國際服務合作示范區飛地園區項目……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指導下,德州把強化資源協同放在首位,借力與北京功能區建立深度合作,前9個月,新開工京津冀地區過億元投資項目138個、到位資金100.39億元。“我們貫徹全員、全面、全年招商的理念,了解產業最新動向、擴展招商引資渠道,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對接了像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研集團等上百家北京知名企業來新區考察洽談,吸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優質項目轉移落戶。”祁小青介紹。
以北京資源外溢為牽引,前不久,天衢新區的區域合作版圖上再添“點睛之筆”,成功與雄安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從服務雄安新區建設、農業全產業鏈供應、人力資源交流、產業協作、產學研、規劃建設、文化旅游、生態環保、交流機制等9個方面深化合作。
抓好重點區域對接,促成與北京“兩翼”合作,在祁小青看來,這是德州形成資源互補良性發展格局,主動服務和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關鍵一步。“我們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沉下去,先后赴北京朝陽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北雄安新區等地對接合作。成功引入項目后,優化重點項目建設時序,設立調度推進專班,采用一個項目、一個團隊、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服務工作機制,構建起了‘研發中心—中試基地—產業園’全鏈條成果轉移轉化體系,讓項目引進來、留得住、發展好。”祁小青說。